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 只是一個尋常的十月天,民眾見證了兩場民進黨背棄自己承諾的大戲。一場是,臺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最后拆遷抗爭,臺當局在大批警力戒護下突襲架走抗爭者,強行拆除老屋,重演當年民進黨極力抗爭的苗栗“大埔事件”。另一場,是開放美豬進口在臺灣立法機構(gòu)的攻防,臺當局經(jīng)濟部門主管王美花拒絕增列報關貨號以區(qū)隔萊豬和非萊豬的內(nèi)臟;一則違背民進黨過去反美豬美牛堅持的“零檢出”立場,更違背它一向主張的“透明”原則,讓民眾陷于無法區(qū)辨的風險。
如果沒有當年民進黨反大埔拆遷、反文林苑的連串演出,無法映照民進黨當局今天強拆南鐵抗爭戶的蠻橫。七年前在大埔事件中,蔡英文曾說,“在地人民抗爭這么久,顯示臺當局對于人民和土地的感情都不重視”,她因而批評當時的馬英九當局和地方政府“冷酷”、 “無情”。七年之后,當自己執(zhí)政大權在握,她和臺南市長黃偉哲連手演出“大埔事件再版”;民進黨對人民和土地的感情,又表現(xiàn)了多少同情和理解?
事實上,當年文林苑都更案急轉(zhuǎn)直下后,民進黨的態(tài)度,即已預示了今天南鐵強拆的結(jié)局。2016年4月,因蔡英文勝選而內(nèi)定出任“政務委員”的張景森,發(fā)文嘲諷文林苑抗爭是“史上最kuso的社會運動”,即點中了臺灣社運的死穴。當時,仍被稱為“太陽花學運領袖”的林飛帆曾經(jīng)怒嗆,要求民進黨當局要將張景森從行政團隊“剔除”。而今,林飛帆飛上枝頭當上民進黨副秘書長,他對自己參與過的“反南鐵東移”、“反大埔”、“反美牛”抗爭,已完全失去幾年前的“覺青”激情;對于近日南鐵拒遷戶遭到強拆及美豬開放進口,終究也是一語不發(fā)了。
同樣的,當年民進黨如果沒有反美豬美牛的激情表演,也不會折射出民進黨當局今天無條件開放美豬的無理及顢頇。2009年,蔡英文以黨主席身份率民進黨上街抗議美牛,再三呼吁的是要“公共參與”、“透明原則”并“確保全民健康”。但她今天只手拍板開放美豬的決定,哪一項符合自己當年要求馬英九的那些標準?不僅如此,她的行政團隊一個個角色錯亂:應該捍衛(wèi)本土農(nóng)業(yè)利益的“農(nóng)委會”主委陳吉仲,卻動用農(nóng)損基金去宣傳美豬的好處;應該致力維護民眾健康的臺衛(wèi)福部門主管陳時中,卻悍然宣稱萊豬“吃幾輩子都沒事”。如此一味講究“政治正確”而不問是非的政務官,到底在為臺灣或是美國服務?
從蔡英文的自食其言,到陳吉仲和陳時中的角色錯亂,乃至覺青林飛帆的反復與墮落,這些改變難道都只是應驗了“換屁股就換腦袋”那句預言?或者,權力的迷幻力太強,會使人無法自恃,不自覺拋卻自己的初衷和理想?而如果價值和立場可以如此輕易地變更,承諾可以隨便地背棄,丟掉了自己理想和信仰的民進黨,難道最后將只剩下“反中”是唯一堅持?
南鐵拒遷戶遭強拆,美豬無條件開放進口,除揭穿蔡英文“最會溝通”的謊言,也暴露民進黨自棄價值信仰的虛偽。細數(shù)四年多來的施政,人們不斷看到臺灣各種向后倒退的發(fā)展:它一再制訂各種管制人民自由的所謂“安全法令”、不斷以苛法嚴懲百姓;不斷借機安置自己人馬于肥缺、破壞臺灣制度的中立;不斷利用置入性營銷影響媒體走向、毀壞民主臺灣的言論自由;不斷將黨政勢力伸向校園、使各級學校受到政治污染;不斷挑起兩岸爭端,促使兩岸人民互相仇恨。蔡英文“執(zhí)政”四年即已如此,若再加一個四年,民進黨還認得自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