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
為了讓蔡當局更好地理解這個“關鍵角色”,美國防部官員還在“美臺防務工業(yè)會議”上給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鼓勵臺灣發(fā)展“大量的小型能力”,即那種能夠讓對手知道如果發(fā)動攻擊,就不可能不付出重大代價的防御能力。這種防御能力包括高機動性的巡航導彈,以及用于防御沿海和海灘的短程防空武器、地雷、小型快攻艇、機動火炮和先進的監(jiān)視裝備……
蔡當局付出了全臺食安恐慌和養(yǎng)豬產(chǎn)業(yè)崩潰的慘痛代價,結果就換來這么一個可笑的“建議”。而在這個所謂的“臺灣豪豬論”之前,美國人其實還有過“臺灣刺猬論”、“臺灣毒蝎論”的建議。不一樣的包裝下,藏的是同樣的禍心。說白了,就是想把禍亂中東那套搬過來,一邊利用“臺灣牌”遲滯中國崛起,一邊傾銷各種破爛裝備大發(fā)軍火財,直到政治收益小于成本,“棋子”自然淪為“棄子”,美國人就會留下爛攤子脫身而去。
對于這些,蔡當局可以揣著明白裝糊涂,臺灣人民可必須想清楚。因為那些天天叫囂要臺灣人“拿起掃把戰(zhàn)至最后一兵一卒”的政客,都是些“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貨色,不管臺灣當“蝎子”、“刺猬”還是“豪豬”,一旦發(fā)生沖突,被推在最前面當炮灰的,只能是臺灣老百姓。享受和平,還是滑向戰(zhàn)爭?一念可天堂,也一念可地獄。
已經(jīng)跪著吃下了美豬,還要哭著去當豪豬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