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及兩岸關(guān)系極不平靜。特朗普為了扭轉(zhuǎn)選戰(zhàn)頹勢,將炒作中國話題當成了救命稻草。人為形塑一個假想敵,被特朗普當成凝聚選民支持的策略之一。
為了給選戰(zhàn)加溫,對自己的不利選情注入強心劑,特朗普政府加大了全面圍堵中國的力度。其中,狂打“臺灣牌”,成為了特朗普持續(xù)引爆中美、兩岸及區(qū)域關(guān)系緊張的策略手法。
而在系列政治操作對選情拉抬有限的情形之下,特朗普便開始啟動瘋狂政治大冒險的試錯游戲。假若這種非理性的、缺乏長遠大局意識的操作手法被無限上綱,很有可能會導致既有的互動模式瀕臨崩盤,甚至產(chǎn)生質(zhì)變的危險。
此次,美方不顧中方的嚴正交涉,派遣美國衛(wèi)生與公共服務(wù)部長亞歷克斯•阿扎 (Alex Azar)高調(diào)訪問臺灣地區(qū),公然挑戰(zhàn)中美關(guān)系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問題,是對中美關(guān)系及臺海和平穩(wěn)定的嚴重傷害,也是特朗普為選舉利益考量,不顧中美大局的政治冒險舉動。
美方為了攪動臺海局勢,不斷試圖挑戰(zhàn)該國既定的臺海政策,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而派遣官員訪臺,向“臺獨”勢力傳遞錯誤信號,無非是意圖將民進黨當局深度套牢。讓他們顧影自大、狐假虎威,甘當美方“以臺制陸”的急先鋒和馬前卒。
可以看到,對于此次美方官員訪臺一事,臺灣的綠營欣喜若狂、彈冠相慶,大肆鼓吹這是所謂的“外交突破”。他們不斷宣稱,這是所謂1979年以來,美國官員赴臺參訪排序最高的部長級官員,是2014年以來美國再度派遣閣員訪臺,同時也是特朗普于2018年3月簽署“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生效后的首例……其自我膨脹之心溢于言表,就差喜極而泣了。
而為了讓民進黨當局更加迷失在突破幻象當中,特朗普隨時都可能繼續(xù)加碼挑逗臺灣。在11月3日美國大選之前,為最大限度刺激選情,不排除特朗普會有更囂張和瘋狂的試錯舉動。在對中國大陸發(fā)起更凌厲攻勢的同時,美國將把民進黨當局當作“反中抗陸”的槍手,牢牢綁上中美博弈的戰(zhàn)車之中。
然而,臺灣的綠營尤其是民進黨當局可別忘了,請神容易送神難,引狼入室和為虎作倀最終還是要為自己的舉動買單的。
今年7月上旬,在國際危機組織(ICG)公布的6月危機觀察報告中,臺灣海峽被列入16個危機升高的地區(qū)之一。假如在美方的刺激和教唆之下,民進黨當局因錯估局勢,而導致非和平事件發(fā)生,首當其沖的會是誰呢?答案是很明顯的。
前不久,美國國家安全前顧問博爾頓在他的新書中爆料,在特朗普的眼里臺灣只是“筆尖”,而中國大陸則是“又大又硬的辦公桌”,顯見二者在特朗普心中的分量不在一個等級。而臺灣輿論也由此諷刺,其實臺灣連“棋子”都談不上,隨時都可能淪為“棄子”。
民進黨當局過度“迷戀”美方加持,特別是將希望押寶在為了贏得大選,進而開展瘋狂政治大冒險的特朗普身上,最終結(jié)局會如何?時間會說明一切。
楊昆福 廈大臺灣研究院民進黨研究中心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