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臺灣大學學生會提案要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遭到校方否決。但民進黨當局的“促轉會”不干了,專門發(fā)新聞稿力挺,還稱要與臺大“討論轉型正義,提供協(xié)助”。民進黨對于臺灣校園的滲透,可見一斑。
所謂“促轉會”,全名“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那么所謂的“轉型正義”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民進黨自己也說不出個明確定義。2018年“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新北市市長候選人蘇貞昌始終落后于國民黨的侯友宜,這時候“促轉會”委員們就開始想辦法,要把侯友宜列入“轉型正義”的討伐對象。當然了,這是他們私下開會時的討論內(nèi)容,明面上還是不敢這么干的。結果這段錄音被曝光,“促轉會”正副主委很快請辭。通過這件事,是否可以這么理解:只要是能夠打擊政敵,特別是國民黨的,大概都可以歸到“轉型正義”中。
過去,民進黨整日叫囂著要“黨政軍退出校園”,就是想消除國民黨在臺灣校園中的影響?,F(xiàn)在看來,國民黨的影響力幾乎消失殆盡,民進黨則趁虛而入。以臺灣大學為例,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臺大學生會鼓動學生罷課以抗議國民黨當局所謂“服貿(mào)黑箱”;然而到了民進黨執(zhí)政,無論當局對選前的承諾如何跳票、政策爭議滿天飛,臺大學生會都靜悄悄不發(fā)一言。如今,當年“太陽花學運”的骨干,如林飛帆等,不少加入了民進黨甚至擔任要職。過去喊著要國民黨退出去,莫讓校園“政治化”;現(xiàn)在把自己放進來,并標榜上“轉型正義”,還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這就是民進黨所謂的“黨政軍退出校園”。
毫無疑問,在民進黨操控下,“顏色政治”早已侵入臺灣大專院校,并對校園文化造成了嚴重危害。盡管很多人認為,學生群體不應從事過多的政治活動,但在臺灣這樣的政治生態(tài)下,在校學生涉足政治幾乎不可避免。再加上民進黨已控制了島內(nèi)絕大多數(shù)媒體,其肆意宣傳的“臺獨”“反中”“親美”“親日”等思想不斷侵蝕著臺灣學生,他們幾乎只能接受民進黨所灌輸?shù)倪@一套東西,而對于另一種選項根本沒有機會去了解,即使提出了質(zhì)疑,也會被大多數(shù)意見所埋沒。臺大學生會主動提出要成立“校園轉型正義小組”,顯示了該學生會的政治傾向,也是民進黨“綠化”臺灣校園的見證。
令人憂心的是,在民進黨的眼中,臺灣的青年或許不過是一張張選票,控制了他們就等于拿到了選票,至于未來會如何,他們的思想因為洗腦宣傳變成什么樣子,都無所謂。學生本應在這個階段努力汲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世界觀,如今卻要把寶貴時光消耗在民進黨政客們無休止的政治操作之中,臺灣的未來也早已蒙上一層陰影。(陳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