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的蔡英文注定喜憂參半。
蔡英文之喜,是在今年年初與韓國瑜的對決中大勝,將在5月20日就職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開啟第二屆任期;蔡英文之憂,是時至今日臺灣地區(qū)依然未收到世衛(wèi)大會的邀請函,今年恐依然無緣世衛(wèi)大會。
臺海關系發(fā)展至今,有些問題已經發(fā)生重大變化,需早日警惕。
美國政府賊心不死
眾所周知,兩岸分離至今,美國政府“功不可沒”!
沒有美國的資金、武器支持,沒有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沒有美國率先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今天的臺灣也許早已回歸祖國的懷抱。
特朗普上臺之后,淘汰的美式裝備依然一批批地換裝給臺灣的部隊,美國軍艦穿越臺灣海峽的次數(shù)有增無減,美國戰(zhàn)機、轟炸機更是頻繁在臺海上空盤旋,耀武揚威。今年年初美國國會更是通過《2019年臺北法案》,意在提升所謂的臺灣“國際地位”。
打“臺灣牌”已經成為美國阻撓中國大陸發(fā)展和向中國大陸施壓的重要手段。從美國政府愈加頻繁地在臺海地區(qū)展示其存在感來看,未來美國干預臺海局勢的程度將更趨深入。
民進黨當局居心叵測
得益于美國的加大支持力度,“大樹”蔭庇下的民進黨當局“混”得風生水起。
今年年初,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英文,再次使用加大“反中”力度,通過利用執(zhí)政資源,收買媒體引導輿論等手段大勝國民黨代表韓國瑜。
為何大陸民眾希望國民黨上,民進黨下?
原因很簡單,國民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政見不同也好,體制矛盾也罷,歸根結底,大部分的國民黨人還自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還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未曾數(shù)典忘祖,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其他事都是“家事”。而民進黨當局已經開始歇斯底里地“逢中必反”,不斷通過謊言,扭曲臺灣青少年的民族認同感,塑造所謂的“臺灣民族”意識。
未來兩岸關系不容樂觀。
大陸該“動”就會“動”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據險而守,伺機反攻大陸。但是美國卻意欲讓兩岸隔海相治,借此徹底將臺灣變成美國釘在中國大陸門口的“釘子”。1958年的金門炮戰(zhàn)阻止了臺灣從祖國的懷抱中分裂出去,也為日后兩岸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軍事行動雖然代價高昂,但炮彈架起了維系兩岸血脈的橋梁,成功捍衛(wèi)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將分裂的危機巧妙化解。
而今,美國政府和蔡英文當局的“反中謀獨”企圖已是路人皆知。以史為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主權受到威脅的該“動”之時,有實力、有底氣的中國政府必然會采取行動。希望蔡英文當局認清局勢,看清美國面目,在第二屆任期選擇正確的方向!
王鑫 中國網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