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去年7月,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美國,紐約眾多華人華僑連續(xù)兩日聚集於蔡英文下榻酒店外,高呼反“臺獨”口號\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多位大陸知名學者表示,所謂“臺北法案”沒有任何國際法理依據,也沒有任何國內約束力,只是缺乏實際意義的政治炒作。學者警告,美臺不斷擠壓和挑戰(zhàn)一個中國政策的實質性空間,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兩岸危機。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指出,近年來,美國把中國作為戰(zhàn)略競爭對手,全方位對中國施加壓力。美國國會一些“吃反華飯”的人,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斷炒作涉臺話題企圖引起輿論關注。蔡英文上臺后在兩岸政策上作出調整,完全投靠美國。這些因素促使美國國會近年出臺多個涉臺法案,但這些“法案”沒有任何國際法理依據,也沒有對外約束力,只是一時政治炒作。
滕建群認為,蔡英文上臺后,很多臺灣所謂“邦交國”與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這種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美國反華議員則將其視為炒作議題操弄,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和臺灣島內局勢變化,趁機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
議案用詞非常模糊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張華分析,所謂“臺北法案”的危害性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將臺灣的涉外關係嵌入美國對外政策;二是要求美國政府主動跟中國政府談臺灣的國際參與問題;三是用詞暗藏玄機,美臺“官方外交關係”“蔡英文總統(tǒng)”等措辭充滿主權意涵,表現(xiàn)了對“臺獨”的支持;四是增加了撥款委員會和程序委員會,而不止於以往的外交委員會,可對美國行政部門造成較大壓力。
他同時指出,該法案并不代表美國會全力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一是即使法案最終通過,美國行政部門會否執(zhí)行,在多大層面上執(zhí)行,還要看中美關係發(fā)展狀況;二是議案的很多用詞有非常強的模糊性,比如第五條要求美國政府要對強化或“傷害”與臺灣關係的國家進行獎懲,但有限定詞,即“視情況”“符合美國利益”等。
對臺經濟民生極為不利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指出,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持續(xù)緊張。由於兩岸實力差距越來越大,在中美競爭中,蔡當局認為有機可乘,配合美國圍堵打壓大陸以換取美國對其支持;美國也趁機拉攏,讓臺灣心甘情愿服從美國戰(zhàn)略布局。雙方各有所圖,相互利用。美臺頻繁互動,不斷擠壓和挑戰(zhàn)一個中國政策的實質性空間,將對兩岸關係造成越來越大的負面衝擊,甚至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危機。
信強表示,認為中國大陸在疫情背景下無暇顧及其他,是美國及蔡英文當局對形勢的誤判。不斷挑戰(zhàn)大陸的底線,將進一步削弱已然脆弱的兩岸政治互信,也必將對兩岸經貿交流、人員往來產生消極影響。這對臺灣經濟和民生極為不利,犧牲的是臺灣民眾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