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時電子報”發(fā)表短評文章稱,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日本感染人數(shù)居全球第二,但臺灣地區(qū)旅日疫情建議卻是最輕微的第一級,其中是否摻雜政治考慮而放寬,臺當局決策恐怕有必要采取同一套標準。
截至15日傍晚為止,日本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數(shù)增至52例,若加上鉆石公主號的285例,累計已達337例,僅次大陸。更令人憂心的是,縱使日本厚生勞動省強調當?shù)厣形从行^(qū)感染,但已確診的案例中,多數(shù)都沒有大陸旅游史與接觸史,官方迄今無法確認感染途徑,讓外界難以判斷疫情嚴重程度。
然而,“疾管署”是到14日才將日本列入“國際旅游疫情建議”警示區(qū),但卻是最輕微的第一級,僅提醒民眾多注意。就實務而言,列第一級并不會加深民眾對旅游的顧慮,航班也是照飛,與最嚴重的警告“應避免非必要旅游”的第三級,存有極大差距。
然而,日本是島內民眾最愛的旅游圣地,1年旅游人次逾482萬;緊接而來的櫻花季更是旅日熱期。面對日趨嚴峻且未知的日本疫情,民進黨當局對民眾的提醒,是否過于輕描淡寫?
或許民進黨當局自認有一套標準評判警示程度的高低,但感染人數(shù)遠低于日本的新加坡,為何被列為更嚴重的第二級?又或者,面對大陸,臺當局是連持有居留證的陸配子女都禁于門外,甚至不忘撂話“選了戶籍自己承擔”,讓人深感民進黨當局對疫情的檢視標準恐是存有政治大小眼。
防疫視同作戰(zhàn),料敵從寬、御敵要從嚴,如何維護民眾健康,永遠都應當是民進黨當局決策的第一優(yōu)先。畢竟,同樣一株病毒,不會因為在大陸就很兇猛,到了日本就變得仁慈,民進黨當局應有一致的防疫標準,避免讓政治考慮成為防疫的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