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回到問題原點,韓國瑜為什么會變成名詞或形容詞在被用?段宜康沒解釋,柯文哲為什么是會考試的韓國瑜;柯文哲也沒說明,蔡英文和陳菊為什么因此是另一個韓國瑜。但“韓流”的起點,正是段宜康所屬“新潮流”去踹翻韓國瑜的北農(nóng)菜攤,因此耍賴不吞曲棍球的段宜康,當然對韓國瑜沒有好話。至于柯文哲最近猛批蔡英文,更對“新潮流”深惡痛絕,當他響應段宜康的嘲諷時,重點其實不在韓國瑜,而主要是針對蔡英文以及包圍拱衛(wèi)著蔡英文的“新潮流”,當然也沒什么好臉色。

有趣的是,如果把段宜康的諷喻與柯文哲的反擊合在一起,那么,彷佛柯文哲、蔡英文、陳菊,都是另一個韓國瑜!的確,他們都曾享有如日中天的聲勢,但也都有在低潮中奮進的堅強意志力;他們都擁有數(shù)量龐大而堅貞不渝的鐵粉,但在扭曲人性的競選過程中也會不斷掉粉;他們豐富的選舉語言總能吸引媒體聚焦,但常見的大話、酸語或失言也都引起莫大的爭議;重點是,他們不是想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就是要當“造王者”!

不過,認真細究,柯文哲、蔡英文、陳菊,他們都不會是另一個韓國瑜!問題不在會不會考試,他們連互罵也都流露著菁英主義的高傲思維;差別也不在身材胖瘦,那終究還是跳不出歧視框架的直覺反射語言。真正的關鍵在是否真誠面對民眾:沒有文青的虛矯,只有不加修飾的庶民語言;沒有菁英的傲慢,只問民眾的困境與出路;一句“勿忘世上苦人多”,道盡韓國瑜與柯文哲、蔡英文、陳菊的差距!

事實上,跨越地域、族群與世代差距的“韓流”,曾經(jīng)是各界亟欲解讀的臺灣政治社會現(xiàn)象。“韓流”一舉吹散民進黨“執(zhí)政”迷霧,反映苦人的不平,帶來民生經(jīng)濟的希望曙光,而人們也因此相信,“九二共識”畢竟還是兩岸的定海神針。正因為“韓流”打破綠色政治神話,重啟兩岸交流大門,而且橫掃綠營牛鬼蛇神,撬動蔡英文“政權”根基,故而藍綠之間,愛之竭誠擁戴,惡之咬牙切齒。

最近“黑韓產(chǎn)業(yè)鏈”興旺,加上國民黨初選紛擾、藍營隱現(xiàn)裂解之勢,以及2020大選“三腳督”可能失衡,對于韓國瑜被用來與柯文哲、蔡英文和陳菊比附互杠,表面上只是一場政治口水的奇觀,實質上卻直指韓國瑜現(xiàn)象的根源與出路。“韓流”去年盛極一時,這幾個月來卻跌宕起伏;今天新北造勢聽他唱完“浪子回頭”后,人們將會更嚴格地檢驗“韓國瑜”這三個字所承載的愿景。
本文原載于臺灣《聯(lián)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