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市長柯文哲近宣布創(chuàng)立“臺灣民眾黨”(簡稱“臺民黨”)。消息一出,在島內(nèi)社會激起巨大反響,對臺灣政壇造成重大沖擊,尤其是被稱之為島內(nèi)第三大黨的“時代力量”,由于與新政黨同質(zhì)性高,均自詡為第三勢力、白色力量,受之影響尤盛,面對柯文哲創(chuàng)立新政黨,“時代力量”衰勢初現(xiàn),邊緣化、泡沫化危機加劇。
柯文哲組黨消息傳出,“時代力量”似有散伙之勢。“時代力量”重量級人物、民意代表林昶佐第一時間大動作宣布退黨,改以無黨籍身份參選民意代表,并表態(tài)在2020“大選”力挺蔡英文連任。而“時代力量”另一位民意代表、前主席黃國昌則有意挺柯,轉(zhuǎn)而投奔柯的“臺民黨”。若所傳屬實,“時代力量”的兩位重量級靈魂人物將相繼棄黨而去,這對“時代力量”無疑是沉重打擊,該黨實力將隨之大為削弱。
除此之外,種種跡象顯示,“時代力量”已遠非成立之初般充滿朝氣、斗爭性十足,而是淪落到與其他政黨一樣,只注重政治利益。據(jù)稱,這次林昶佐大動作退黨背后就有民進黨操作的濃厚痕跡,為拉攏林昶佐、洪慈庸等“時代力量”重要人物,民進黨拋出禮讓林昶佐、洪慈庸所在選區(qū),讓兩人放心大膽與民進黨合作,在2020“大選”中支持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設(shè)法降低柯P成立“臺民黨”的影響,避免對民進黨2020選情造成過大沖擊。從情況看,民進黨的目的基本達到,林昶佐在民進黨利誘下,宣布退黨,并明確表態(tài)支持蔡英文爭取2020連任。成功策反林昶佐,同時使得“時代力量黨”僅剩三位民意代表,包括黃國昌、徐永明和洪慈庸,根據(jù)臺立法機構(gòu)組織法規(guī)定,同黨籍民意代表必須要有3席以上,才能組織黨團,林昶佐的退黨,洪慈庸也因民進黨的拉攏,反常宣布自己會留在黨內(nèi),如此使得黃國昌、徐永明動彈不得,兩人若因挺柯離開“時代力量”轉(zhuǎn)而加入“臺民黨”,則會背上“時代力量黨團”解散的責(zé)任,從而引發(fā)“時代力量”支持者不滿,放棄對他們的支持。
從目前情況分析,柯文哲是白色力量最具代表性人物,“臺民黨”成立后,自會取代“時代力量”,成為島內(nèi)政壇僅次于國、民兩大黨之外的第三大黨。最新政黨民調(diào)支持率似也證實了這一點,民調(diào)反映,各政黨支持率為:國民黨34%位居榜首,民進黨24.8%次之,新成立的“臺民黨”9.1%一舉奪得第三??梢?,“臺民黨”成立,對“時代力量”沖擊最大,時間一長,“時代力量”式微,最終將被取代。所以,林昶佐急急退出“時代力量”,恐怕也有這種擔(dān)心,故而早早離開,既可獲得民進黨禮讓,又可避免未來呆在一個不死不活的政黨里,何樂而不為!而黃國昌、徐永明若真的有心力挺柯文哲,一個黨團解散的責(zé)任怕是束縛不了他們,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他們會義無反地轉(zhuǎn)往“臺民黨”,從而加快“時代力量”邊緣化、泡沫化。 (楊澤軍 南京大學(xué)中國南海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xué)臺研所兼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