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民黨過去不團結(jié)、分裂記錄,至少造成以下五大敗選“慘案”,讓藍營支持者痛心疾首。
28日,國民黨舉行第二十屆第三次“全代會”,確認黨內(nèi)初選結(jié)果,正式提名高雄市長韓國瑜參選2020。港媒中評社29日對此評論指出,雖然此次“全代會”整體氣氛熱烈,展現(xiàn)了團結(jié)的氣勢,但是初選產(chǎn)生的裂痕依然存在,遭外界批“團結(jié)都是喊假的”。而縱觀國民黨過去不團結(jié)、分裂記錄,至少造成以下五大敗選“慘案”,讓藍營支持者痛心疾首。

1. 2001年國民黨所謂“本土派”出走成立“臺聯(lián)”,并于同年“立委”選舉拿下13席,取代新黨成為立法機構(gòu)第四大黨。(當年選舉結(jié)果,民進黨獲得87席,較上屆選舉增加17席,成為第一大黨;國民黨從123席銳減55席至68席,由最大黨降為第二大黨;新成立的親民黨一舉奪得46席,取代新黨成為第三大黨);李登輝則因選舉期間替“臺聯(lián)”候選人站臺,同年9月遭撤銷黨籍。
2. 1996年臺北市長大選:國民黨因新黨成立而分裂,且由“立委”趙少康代表新黨參選臺北市長(42萬票),最后與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黃大洲(36萬票),皆輸給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陳水扁,由陳水扁獲得61萬票當選臺北市長。
3. 2000年“大選”:因宋楚瑜自國民黨出走后成立親民黨并代表該黨參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藍營分裂下,宋與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連戰(zhàn)(宋464萬票、連292萬票),最后皆輸給代表民進黨的陳水扁(497萬票)。
4. 2014年“九合一”選舉:馬英九與王金平,2013年因發(fā)生馬王政爭,黨內(nèi)派系隔閡加深,隔年2014年“九合一大選”慘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馬也為敗選請辭黨魁。且此黨內(nèi)裂痕至今難消,影響深遠。
5. 2015年7月國民黨選舉提名洪秀柱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參選人,但到了10月時,黨中央臨時召開“全代會”,決議廢止洪秀柱提名,改征召朱立倫參選。但隔年2016年朱立倫對上民進黨蔡英文,慘輸308萬票。“立委”選舉更從64席銳減至35席。時至今日,“換柱案”讓朱立倫仍飽受批評。
如今面對2020“大選”,韓國瑜雖已確定出線,但其他黨內(nèi)擬參選人如前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王金平是否仍會繼續(xù)選,目前仍采模糊態(tài)度。其他四位首長,新北市長侯友宜、苗栗縣長徐耀昌、澎湖縣長賴峰偉、南投縣長林明溱亦缺席“全代會”,侯友宜更提出令人擔憂的言論,讓人憂心國民黨是否真有記取上述慘痛教訓、真能團結(jié)贏勝選?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做到一致挺韓,目前似不明確。
否則,終究只能重蹈覆轍,再添一筆因分裂而敗選的難堪紀錄。至于制造分裂者,毫無疑問,必是歷史罪人!
來源:綜合觀察者網(wǎng)、中時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