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本月中旬出訪加勒比海地區(qū)四個“邦交國”的時機,蔡英文又在操弄“過境”美國的話題,其為民進黨一黨之私而推升兩岸對立氛圍的做法絲毫沒有改變。
上世紀80年代臺灣“解嚴”以后,民進黨作為新生政治力量,一方面靠塑造歷史悲情和制造藍綠對立進行政治動員,一方面著力從社會文化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并以策略性包裝、隱藏“臺獨”主張,營造與大陸對立的氛圍,試圖把臺灣社會的中國認同扭曲為臺灣認同。但他們?nèi)f沒想到,中國大陸在這幾十年間迅速發(fā)展壯大,國際地位日益舉足輕重,這成了“臺獨”大夢無法逾越的屏障。同時,由于長期的政治對立和斗爭內(nèi)耗,臺灣經(jīng)濟增長動力外移,生產(chǎn)動能每況愈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廢弛;兩岸綜合實力累積的巨大反差所折射出的臺灣社會治理失敗更重擊了臺灣社會,使民進黨的政治理念和信用面臨嚴重挑戰(zhàn)。
2016年再次執(zhí)政后,面對已嚴重失衡的兩岸力量結構和脆弱的執(zhí)政基礎,民進黨當局仍力圖通過升高與大陸對抗的策略路線維護執(zhí)政地位。但民進黨在去年底地方領導人選舉中的大敗傳遞出了清晰訊息,那就是臺灣社會主流民意愈發(fā)拒絕撕裂,拒絕對立,希望回歸緩和,回歸交流。
回歸發(fā)展主導的新民意,首先需要緩和兩岸關系,但這與民進黨當局的政治認知尖銳對立,是其千方百計抗拒的。今年以來,蔡當局執(zhí)行了變本加厲的對立路線,突出標榜所謂“安全牌”,通過加強對美勾連輸誠、在兩岸間架設“防護網(wǎng)”、霸凌臺灣民眾來鞏固內(nèi)部心防。其實質(zhì)是進行一場徹底撕裂兩岸、撕裂大陸與臺灣民眾聯(lián)結的政治豪賭。
民進黨當局的主要動作,一是全面污名化大陸對臺政策。大打“恐中牌”,稱大陸加大對臺滲透,散布“假消息”干預臺灣選舉。說“一國兩制”是吞并臺灣、消滅臺灣主權和自由,蠱惑臺灣社會堅決不予接受。
二是配合美國打“臺灣牌”。全面迎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需要,促進美國友臺勢力修法,蠶食、掏空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加強對美軍事安全合作,甘當美國遏華“馬前卒”,逼迫企業(yè)界配合美對華貿(mào)易戰(zhàn)要求。
三是修改“國安法”,提高“共諜罪”處罰尺度,強化對臺灣民眾嚇阻效應。延長禁止政務官員赴大陸交流管制,對到大陸參與社會事業(yè)服務任職的臺灣民眾進行約談、懲處。禁止縣市長赴大陸參加海峽論壇。
四是對支持“九二共識”的藍營縣市長進行重點打壓,運用執(zhí)政資源分化支持藍營的地方勢力,打壓支持藍營的新聞媒體,組建“網(wǎng)軍”對友我輿論進行封殺,制造“綠化恐怖”。
以上種種動作顯示,民進黨當局猛打“安全牌”,借此對政權公器恣意妄為、對對手政黨全面壓制、對兩岸交流全面封堵、對統(tǒng)派力量全面剿殺。民進黨在全面策動對大陸和藍營敵意的同時,其霸凌臺灣民眾民意、蹂躪社會公信底線的嘴臉也已暴露無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