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刊文說,“韓流”持續(xù)發(fā)威,藍營各方勢力都想沾光,民進黨則已將高雄市長韓國瑜視為2020最大假想敵,傾盡“府院黨”之力,既卡又打、連貶帶損,冀望能一石三鳥,滅韓威風、冷柯聲量,并順勢邊緣化藍營太陽。
韓國瑜盡管在春節(jié)期間“龜息”,但他的聲量絲毫不墜,遙遙領先全臺趴趴走的蔡英文,以及忙著與“網(wǎng)紅”合作的臺北市長柯文哲。面對國民黨內(nèi)征召韓國瑜的聲音愈來愈大,民進黨也不得不正視韓國瑜競逐2020“大位”的可能。
韓國瑜本人對參選2020,從未松口表態(tài),甚至由他的態(tài)度上看來,對于參選2020的想法,有很大的猶豫,但樹大招風、人紅招忌,尤其看在民進黨死忠者眼中,迄今仍不能接受“民主圣地”高雄被國民黨攻破,而且在韓手中發(fā)光,影響力遠遠超過“前朝”。
因此“府院黨”明知全力圍剿,反而可能助長韓國瑜聲勢,但如此才能強化“敵我意識”,因此發(fā)動“仇恨動員”,并藉“執(zhí)政”優(yōu)勢卡住韓國瑜的施政,不論韓國瑜最后是否參選2020,都無法坐視“韓流”威力愈來愈強;既然不論韓在2020扮演什么角色都終需一戰(zhàn),不如就直球對決,希望制敵機先,避免燎原之火從南臺灣延燒全臺。
此外,“卡韓”亦有冷卻柯文哲的效果,當民進黨“府院黨”高層與韓互嗆,柯被晾在一旁,媒體聲量大減;連帶的,國民黨“天王”受關注的程度,亦大受影響,即使最后韓國瑜決定不選,國民黨初選勝出的“天王”,被邊緣化之后,可能也是氣若游絲,對民進黨而言,“卡韓”實則是一箭三雕的盤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