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像狗,臺灣像尾巴,臺灣當局希望能“尾巴搖狗”,但華盛頓只允許“狗搖尾巴”。
近日,多位美國學者給日益“出軌”的美臺關系踩下剎車。
學者卜睿哲(Richard Bush)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發(fā)表文章,呼吁眾議長佩洛西拒絕“友臺”議員的建議,不邀請蔡英文來美國國會演說。他還對臺灣“獨派”推動島內“獨立”公投表達關切。學者謝淑麗(Susan Shirk)在華盛頓舉行的“亞洲協(xié)會”記者會上也表示,不支持參議員邀請蔡英文去國會演說。
這兩人都橫跨政學兩界,算是華盛頓老資格的“知臺派”。1947年出生的卜睿哲既當過美國在臺協(xié)會(AIT)主席,也是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東亞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謝淑麗曾在克林頓時期擔任過副助理國務卿,現在是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有一點不用懷疑,他們二人反對蔡英文訪美,絕不是站在大陸的立場上。他們是“知臺派”甚至是“親臺派”,但這都不妨礙成為美國國家利益的維護者。在卜睿哲看來,邀請蔡英文訪美違反了美方在1979年美中建交時的保證,“美中關系可能會因此徹底降級”。謝淑麗更是說,當年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是個錯誤,現在如果再允許蔡英文訪美,也是個錯誤。
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中美雙方在這一問題上有過多次激烈博弈。自商人特朗普上臺以來,白宮在處理涉臺問題上顯得頗為任性。用謝淑麗的話說,總統(tǒng)非常不重視在敏感議題上維持穩(wěn)健政策。而中美近期的貿易摩擦又給了一些人打“臺灣牌”的機會,加之臺灣當局長期做美國國會的工作,這個時候出現邀請蔡英文訪美的聲音也并不奇怪。
當然,議員邀請蔡英文訪美更多是華盛頓打“臺灣牌”的一種手段,即便是臺灣當局外事部門都稱沒有這一計劃,但卜睿哲、謝淑麗的聲音是一種基于美國利益的務實提醒。更精確地說是整個華盛頓對臺政策的一體兩面——議員可以故意忽視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而肆意操作,但美國智庫不希望讓已經“出軌”的美臺關系越走越遠,直到無法收場的局面。因此,通過不同觀點予以平衡,將美臺關系維持在最有利于美方的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