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可能應邀在美國參眾兩院聯(lián)席會議發(fā)表演說,消息傳來令親綠人士振奮。根據(jù)美國的外交禮儀規(guī)范,雖然是由眾院議長具名邀請蔡英文向國會演說,但仍須事先與白宮咨商,換言之,行政部門甚至總統(tǒng)的裁量權將是關鍵,加上值此中美貿易戰(zhàn)的關鍵時刻,如臺灣一味操作“高風險”議題,測試紅線,絕不符合臺灣的利益,更可能導致無法預測的險境。
農歷春節(jié)期間5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聯(lián)名致函眾議院議長、民主黨籍的裴洛西,敦促她邀請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蔡英文在“不久的將來”訪問華盛頓,并對參眾兩院聯(lián)席會議發(fā)表演說。如果蔡英文順利發(fā)表演說,她將是第1位站在美國國會講臺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對提升臺美非官方關系及她個人的政治地位與聲望具有高度意義,甚至有助于贏得2020連任。
比起“過境外交”,應邀在美國國會演說是難得的殊榮,但由于臺美沒有外事關系,必須理智務實應對。以歷史為殷鑒,2015年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貝納徑行宣布邀請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向參眾聯(lián)席會議發(fā)表演說,貝納罔顧外交禮儀,在宣布前幾小時才告知白宮,民主黨籍總統(tǒng)奧巴馬為之震怒。以色列與美國是最重要盟邦尚且如此,同樣情況若發(fā)生在美臺之間,后果難以想象。
1995年,盡管國務院反對,克林頓總統(tǒng)在國會壓力下勉強同意當時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李登輝到母??的藸柎髮W演說,當時是臺灣外事關系上重大突破,李登輝在第2年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中也大獲全勝,但付出的代價是兩岸關系全面倒退,以及1996年的臺海導彈危機。而大陸今天的實力與20多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蔡英文在國會演說的嚴重性將遠超過李登輝的康乃爾演講。
事實上,美國重量級學者卜睿哲就撰文指出,美國參議員的提議有3項缺失,違反中美關系核心價值、臺灣會付出代價,以及漠視臺灣的立場,他建議裴洛西應婉拒這個建議。卜睿哲很技巧地指出他“猜測”議員們可能未問過蔡英文的看法,或是就算問過蔡英文,也未仔細傾聽,暗示小英不應接受或鼓勵這種想法。
臺美關系是臺灣地區(qū)對外關系最重要的一環(huán),而“親美牌”是蔡英文及民進黨當局手中唯一可用工具,必以洪荒之力加強對美關系。民進黨當局更廣泛運用華府的游說及公關公司,根據(jù)美國“政治響應中心”的統(tǒng)計,民進黨“執(zhí)政”后于2017及2018在美國用于游說及公關的公開登錄費用高達730萬美元(新臺幣2億2000多萬)。另外,臺灣大量贊助美國智庫的研究計劃,以擴增臺灣的影響力。
民進黨當局在美國的努力確實獲致了一定的成果,如《臺旅法》、《國防授權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的立法,乃至邀請蔡英文在國會演說,顯示出美國國會對臺灣的普遍支持,至于行政部門也樂見在對抗大陸同時,有臺灣地區(qū)自愿擔任馬前卒,加強其談判籌碼。
無論邀請蔡英文到美國國會演說是否成真,一系列事件充分顯示民進黨當局幾乎已壟斷了在華府的話語權,甚至主導了美國各界對臺灣的信息渠道,這對臺美關系的發(fā)展并非健康現(xiàn)象,所以才讓“九合一”選舉的結果震驚美國、國際社會及媒體。同樣地,美國友臺議員對臺灣的友情與支持,若無法考慮全盤情勢,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作者呂志翔/臺灣資深媒體人)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