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真的非常需要錢,財政真的非常困難”。說韓國瑜“滿腦子都是錢”或許真的不為過,但純屬是讓“前任”給逼的。素喜鼓吹高雄政績的綠營盤踞在此20年,卻讓這里背上3000億負債。更要命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20幾億的利息增長。財政壓力山大的韓市長于是開始玩命“斂財”:節(jié)后先赴東南亞,爭取與大型超市簽成水果外銷長期“肥約”;與企業(yè)家密集會面,為高雄吸引投資、建構產業(yè)經濟;利用“韓流”人氣吸引高雄跨年慶典人流;推出消費后商家“返利”的虛擬貨幣——“高雄幣”,借循環(huán)消費拉動商圈經濟;極力宣傳自己戶籍地林園的日出,不花一分錢拉觀光……韓國瑜將高雄觀光比作一只“鵝”,坦言現(xiàn)在“鵝”還比較瘦,等把“鵝”養(yǎng)胖了,觀光客絡繹不絕時,將考慮征收城市稅。在外地客人可接受的范圍內,一人收個30、50塊,如此一年可增收1.5至3億,緩解債務壓力。一番表態(tài)既拋出“收城市稅”的開源構想試水溫,也同時放出風:以后來高雄可能要收錢哦,趁我現(xiàn)在還沒開始收,要來趕緊來。一石二鳥之計中,透著賣菜郎“每個銅板機關算盡”的“職業(yè)精明”。
“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fā)大財!”韓國瑜在拼命兌現(xiàn)自己承諾的同時,也始終嚴守著“韓國瑜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原則:事得辦、錢得賺,但做這一切我不花一分錢。因為本就欠著一屁股債的高雄根本沒錢。韓國瑜就職當天,郭臺銘拍出500萬,要他去菜市場轉轉。韓國瑜當晚夜宿菜場,凌晨3點爬起來,與攤商搏感情、談問題。用郭董的贊助采購完分送弱勢群體的果菜后,還反過來“暗示”郭董“好人做到底”,您除了給錢還務必得來高雄投資。最近,韓國瑜又被拍到坐在最便宜的高鐵車廂,吃著最普通的高鐵便當,北上去找瓊瑤商談“愛情產業(yè)鏈”的代言。當然,無論是赫赫有名的瓊瑤阿姨,還是已基本敲定的吳宗憲、白冰冰、陳文茜等隨后幾月的高雄觀光代言人,代言費自然是“不用想的”。想讓“一毛不拔”的韓國瑜砸錢、貼錢?他不找你要錢就是客氣的。就好比抨擊他就職典禮鋪張的綠營,沒過幾天,就被韓國瑜“堵著門找上了”:你蔡英文賴清德可以看我不順眼,但答應給我的錢一塊也甭想少(綠營“前瞻”計劃原定撥給高雄的建設款項)。
為高雄“大肆斂財”的同時,韓國瑜也逐步掂量著為數不多的錢如何用。曾在菜場賣菜的他最介懷的,莫過于一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因周末不上學便沒有營養(yǎng)午餐吃,只能在家餓肚子。他拜托所有里長統(tǒng)計各自服務區(qū)內的困難家庭數,以便市府極力促成,讓挨餓的孩子周末能到附近的超市領個便當。另外,考慮到高雄本就夏天賊熱,綠營治理20年的“空污發(fā)展”讓情況更甚,蔡英文的“用愛發(fā)電”又遲遲沒信,島內電價高啟。韓國瑜告訴那些愿意捐助又不知錢用哪里的企業(yè):去幫學校交交電費,讓孩子都能過個舒爽的夏天。
就職當日與高雄所有里長會面時,韓國瑜即拜托眾人協(xié)助解決弱勢家庭學童周末午餐問題。
無論選前選后,張口閉口“拼經濟”的韓國瑜對于敏感政治議題的回應其實并不多。多是被記者包圍逼問逼得沒轍了,才應答幾句。畢竟,認同“九二共識”的態(tài)度表明過了;兩岸政策上要民進黨中央跟著地方走的呼吁提出過了。高舉“九二共識”的旗幟仍能將昔日的綠營票倉高雄徹底翻轉,“九合一”的結果與“韓流”的盛行已很大程度上反證了一切。此后每當再遇提問,口才便給的韓國瑜,有時便會四兩撥千斤地搪開話題。
普通的記者好應付,但當就職夜來到菜場的臨時演播間,接受無論在泛藍內部,還是島內傳媒界皆具一定輩分、聲望的名嘴趙少康連線訪問時,韓國瑜還是實打實地給少康兄答了幾波。
圖為2017年參選國民黨主席時,韓國瑜接受趙少康訪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