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逆境時,蔡英文一向表現得很“謙卑”,這次民進黨選舉慘敗后,她“下詔罪己”——責任由我一肩扛、最該改變的人是我自己,甚至矢言以后“我會做一個很不一樣的領導人”。
“以后很不一樣”是相對于“原來那個樣子”而有的比較。但原來的蔡英文是什么樣子?她自己給了兩個答案:一是“我雖然做出決策,但沒有站在第一線領導”,另一是“我忽略了領導人應該成為臺灣的主要溝通者”。
但這兩個答案卻未切中要害。
她自當上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后,從決策“協調會報”、“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司法改革”、“前瞻計劃”、“轉型正義”到“假新聞禍臺”論,她都站在第一線領軍,政策如此,人事亦然,她個人意志像水銀瀉地一樣無孔不入,怎能說她是因退居二線才導致民意反撲、選舉慘敗?
陳水扁過去因聲望大跌,曾一度退居二線領導,但不久又重回一線。馬英九剛“執(zhí)政”時,也曾以“二線領導”自我定位,但“八八風災”卻讓他受到慘痛教訓??梢娒襁x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在治理實務上并無退居二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民進黨這次選舉慘敗,關鍵原因也與蔡英文是否站在第一線領導無關,而與領導什么及如何領導有關,亦即,與蔡英文“原來的樣子”有關。
蔡英文“原來的樣子”是什么?八個字也許可以概括形容:自以為是、恣意妄為。她把她所領導推動的政策,一律冠上“改革”之名,以及把反對她政策的人,一律定位為“反改革的復辟勢力”,就是心態(tài)上的自以為是。而且,“年改”有侵犯財產權之虞,追討國民黨與其附隨組織財產有政治清算之嫌,“轉型正義”有“違憲”濫權之虞,“前瞻計劃”有違法之嫌,但蔡英文對這些“之虞”與那些“之嫌”,卻因故意或無知而一概置之不理,這是認知上的自以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