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在民調“封關”前夕在岡山舉行的十萬人集會,是“總統(tǒng)大選級”的造勢大會,于此前也是在民進黨大票倉的鳳山、旗山造勢大會一道,成為他從“空軍”轉型為“陸軍”的重要標志。在民調封關后,他又到了臺中,與侯友宜一道為盧秀燕站臺,并喊出了“禿子、探子、燕子,要給臺灣人民好日子”的口號,由于這句口號頗為形象,而且“要過好日子”的提煉概括也正是折射了民眾是心底訴求,因而頗能打動人心。
此顯示,已經失去黨產支持選戰(zhàn)的國民黨候選人,開始真正掌握了選舉政治學的原理,以“攻心戰(zhàn)”為主軸,務求打動選民們的人心,避開政黨惡斗。而韓國瑜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將高雄市的人心翻轉,也正是這個新的選戰(zhàn)策略正確運用的成果。
實際上,目前臺灣地區(qū)流傳的一則耳語:臺灣地區(qū)最大的政黨,不是執(zhí)政的民進黨,也不是曾經統(tǒng)治臺灣地區(qū)半個世紀以上的國民黨,而是“討厭民進黨”,就精準地反映了政治現(xiàn)實,也代表了臺灣民眾的心聲。因此,韓國瑜“高雄又窮又老”,“讓錢進高雄”等的競選口號,就能打動高雄市選民的人心。盡管他的表現(xiàn)有點輕佻,而且也講了一些錯話,但高雄市民還是以“救經濟”的大局為重,選擇諒解他。
正因為韓國瑜的戰(zhàn)術是有別于國民黨傳統(tǒng)戰(zhàn)術的“非典型戰(zhàn)法”,才為他在短時間內積累了較高的人氣。因此,倘國民黨是指派別的政治人物到高雄市參選,可能就無法掀起這么一股顛覆了高雄市民情,激活了本來已經“含淚不投票”的部分國民黨支持者的人心的“韓流”。就此而言,許多對吳敦義“無感”的國民黨支持者,對他將韓國瑜“空降”到高雄市,先是委任他為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后是征召他為高雄市長參選人大決策,還是有感的。
實際上,正如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直言,“討厭民進黨”才是當前的最大公約數(shù),并不是“藍天再現(xiàn)”,更不是“藍綠對決”,與“統(tǒng)獨路線”更扯不上什么關系。因此,國民黨不要往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因為這是一場民進黨罪有應得的空前挫敗,但是絕對不代表是國民黨的浴火重生。“臺灣人民是為了教訓民進黨才挺身而出,并不是為了要讓國民黨重返執(zhí)政”。
正因為如此,馬英九、吳敦義、朱立倫等一眾國民黨“天王”,也就有了自知之明,沒有“搭順風車”般到高雄市為韓國瑜站臺助選。仍然“自我感覺良好”的馬英九,雖然有為其他的國民黨縣市長參選人站臺,但卻避免到南臺灣去,因為他知道這并非是“加分”的因素,反而可能會減分。
而在整個臺灣地區(qū),連戰(zhàn)、吳伯雄等國民黨大佬更是完全未見出面。因為他們自己也明白,“九合一”選舉是地方性選舉,無須上升到“統(tǒng)獨”的層面,只要將選戰(zhàn)焦點集中在搞好地方建設就好。盡管目前蔡英文民意支持度低迷所形成的大環(huán)境,其中部分原因是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所致,對國民黨確實有利,但“九合一”選舉是地方性選舉,沒有必要將之打到“大選”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