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收益上的損失只是島內觀光業(yè)者“慘狀”的一個方面。整個觀光業(yè)的境況,遠非如此。島內日月潭、阿里山、慈湖等著名景區(qū),從昔日的“熱門區(qū)”已變成了今日的“重災區(qū)”,人數少了百萬人次,收益更是大幅縮水。高雄旅館業(yè)也是苦不堪言,由于陸客減少生意大不如從前,星級飯店5成想賣,現在想轉讓卻少有人問津。島內游覽車行業(yè),從之前幾十輛不夠接待陸客,到現在“苦等度日”,近一成的游覽車公司已經倒閉,等候拍賣或者出售的占到了兩成,還有要拋售的有兩千臺,人等車、人等船的繁榮景象不在了,變成了現在的車等人、船等人的凄慘境況。還有,花東民宿業(yè)者“叫苦連天”;餐飲系學生就業(yè)“背井離鄉(xiāng)”;出租車司機“嗚呼哀哉”,小黃司機去年開始生意一落千丈,收入少了近60%,最主要原因就是是陸游客不來。同時,航空、飯店、旅行社、免稅店、餐飲業(yè)、游覽車等更是“苦不堪言”,玉石、茶葉店、夜市等也是“門可羅雀”。
臺灣觀光發(fā)展協會副理事長柯牧洲接受香港媒體“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臺灣原本是陸客旅游目的地第一名,現在已經快跌出前十名,臺灣觀光產業(yè)從業(yè)人員看不到飯碗,紛紛尋找新的出路,游覽車司機們轉行開公交車或出租車,導游們另外去做別的生意。顯然,蔡當局粉飾的“新南向”已經破功,加上對觀光業(yè)的補助,非但救不了觀光慘業(yè),反而讓民眾心灰意冷。
解鈴還須系鈴人。導致陸客赴臺減少的主要原因在蔡當局錯誤的兩岸政策。倘若蔡英文真的是為臺灣、為臺灣民眾,就應該傾聽民眾呼聲,順應民眾心愿,拿出誠心和善意改善兩岸關系,反思檢討錯誤的兩岸政策,以兩岸的和平發(fā)展來拯救島內觀光業(yè)。
而對于蔡當局期待多元客源拯救臺灣觀光業(yè)的招法,現實的情況和實際的利益,已經讓民眾看到了這個招法到底管不管用,到底民眾有無真實的利益。多元客源不是拯救島內觀光業(yè)的救命稻草,改善兩岸關系、找回陸客赴臺的動力和信心才是挽救島內觀光業(yè)的鑰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