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時電子報”13日稱,2015年,貝爾德也曾撰寫“歐中關系報告”,他當時呼吁歐盟開啟對臺灣投資協(xié)議談判,然而這項提議至今沒有進展。貝爾德在今年的報告中再次提出此事。
“歐中關系報告”讓接連遭遇“斷交”打擊的臺當局興奮不已,“總統(tǒng)府”“外交部”12日、13日接連表示“誠摯感謝”。蔡英文12日在推特上發(fā)文稱,“感謝歐洲議會在如此重要的議題上點了一盞明燈”。臺灣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說,這是對他們“很大的鼓舞”。
臺灣“中央社”13日說,這份報告是歐洲議會通過的正式立場文件,是歐洲議會監(jiān)督歐盟未來對華關系的重要參考指標,且議員可據(jù)此隨時向歐盟對外事務部提出書面或口頭質詢,持續(xù)關注兩岸關系議題。
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夫羅里揚13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份報告對歐盟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一些政客對中國的偏見。除了不了解中國現(xiàn)狀,他們還擔心中國崛起,部分反映了歐洲國家擔心落后于中國的情緒。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13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歐洲議會近年來權力不斷增加,而且其報告有可能對歐洲輿論產生誤導,不過,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歐洲各國和各機構立場明確,這份報告改變不了各國政府總體的對華政策。
歐洲議會網(wǎng)站顯示,對“歐中關系報告”進行表決前,歐洲議會11日曾對該報告進行辯論。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表示,她對大陸與臺灣近兩年凍結對話感到遺憾。不過她強調,中國與歐盟在多個領域擁有共同利益,并在世界各地開展合作。如果歐盟和中國繼續(xù)共同努力,將會讓世界變得更加不同。【環(huán)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張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