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按捺不住要恫嚇薩爾瓦多?這說明了什么?
看看如今臺灣當局僅剩的17個“邦交國”的構成就不難明白了,臺灣當局目前剩下的17個“邦交國”,有9個在拉美,占了半數以上。
據《今日海峽》特約評論員于強先生分析,拉美一直被美國視為自己的后院,而整個拉美地區(qū)當中,比較靠北面的中美洲,由于在地理上離美國更近,過去一直受到美國的影響比較大,中美洲有一個各國政府間的組織“中美洲一體化體系”,這個體系有8個成員國,在2017年6月之前,這八個成員國中有7個與臺灣當局有著官方往來,2017年6月以來巴拿馬、多米尼加和這一次的薩爾瓦多,先后斷絕了與臺灣的官方關系,和中國大陸建交,在美國看來就是他對中美洲的控制和影響力在減弱,這也就是為什么美國對這次薩爾瓦多與臺灣“斷交”與大陸建交不爽,一蹦三尺高!
美國表現(xiàn)出的焦慮、跳腳、惱怒,進而威脅、恐嚇、放話,講白了,都是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量,是“勢力范圍”思維下對一種“失控”狀態(tài)的心慌和焦慮!臺灣“中央社”的分析稱,臺薩“斷交”的背景其實正是“美國未能主導中南美洲”。
《今日海峽》特約評論員張彬先生認為早在十九世紀的時候,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門羅在宣揚“門羅主義”的時候,就把中南美洲作為自己的禁臠,時至今日美國這種思維依然沒有變,同時,中美關系的一些變化,也讓美國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不希望中南美洲的國家和中國的關系靠近。但正如薩爾瓦多總統(tǒng)在全國的電視講話中所言,薩爾瓦多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是順應了潮流,符合薩爾瓦多人民的福祉、符合國際法準則。美國的放言、施壓是一種惱羞成怒的體現(xiàn)。
的確,去年巴拿馬在與臺“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前一小時才“順便”告知美駐巴大使,這一次,美駐薩大使雖然早知薩爾瓦多要與臺“斷交”,還通過媒體刊文“警告”薩國不要輕舉妄動,但仍無法挽回敗局。蔡英文上臺后,連失巴拿馬、多米尼加及薩爾瓦多3個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國家,就可以看到美國的影響力在不斷式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