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臺灣11月24日“九合一”地方選舉只剩4個月,民調(diào)低迷的蔡英文向“獨派”取暖跡象日益明顯,“獨派”也大動作逼迫蔡攤牌。美國宣布對所有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產(chǎn)品5000億美金加征關稅,加劇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火,并要求聯(lián)合國全面執(zhí)行安理會制裁朝鮮決議,“臺灣牌”、“朝鮮牌”交叉運用,中美尖銳對抗下的兩岸僵局轉(zhuǎn)換成危機的可能性不小。
蔡當局7月進行“內(nèi)閣”局部改組,表面上看雖只是換上幾位新“閣員”,卻有“賴團隊戰(zhàn)斗化”意味。從幾點可以觀察,一,宣稱要將故宮臺灣化;二,針對中國國民黨產(chǎn)三中案起訴馬英九;三,不當黨產(chǎn)處理委員會揚言半年內(nèi)將“中影”、“中廣”充公;四,促進轉(zhuǎn)型正義委員會宣布將鎖定五大政治案件追真相,以及處理中正紀念堂轉(zhuǎn)型;五,“教育部”加速處理臺灣大學校長案,拔管勢在必得。
蔡英文21日在新竹出席活動時公開宣示,“2018地方選舉,有個特殊意義,它將會是戰(zhàn)后臺灣歷史上,第一場沒有國民黨黨產(chǎn)大力介入的選舉。”
蔡的這句話,連同蔡當局的作為已經(jīng)告白,蔡當局正全面進行“去中”、“打擊國民黨”、“去蔣”等政治工程,以此來操作年底選舉。“獨派”也步步進逼,要求蔡當局表態(tài),最明顯的就是7月21日“獨派”青年到臺北市中正紀念堂潑紅漆,染紅全臺最大的蔣介石像的攤牌之舉。
現(xiàn)在臺灣有三股“獨派”力量給蔡英文很大壓力,第一是陳水扁。“獨派”大老辜寬敏非常鄙視扁,日前在北社晚會上受訪批評他已過時了,蔡英文不會“特赦”他,還嘲諷扁每天在寫“勇哥物語”很沒格。但扁在高雄還是有影響力,他支持民進黨提名的陳其邁選市長,還支持若干市議員參選人,日日發(fā)聲對蔡英文說三道四,蔡還是有所忌憚。
陳水扁月初聲稱,“年底選舉將籌組‘一邊一國連線’,預計提名至少100位,目標當選80位以上。”“鐵桿獨”要在臺灣拿10多趴選票不難,扁的操作在多席次的民代選舉,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股力量是“獨派”發(fā)起,體育界人士領銜的“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8月底連署截止日將近,28萬份門檻迄今只拿到10萬份,到處找綠營人幫忙,若干“獨派”大老都有投入,施加的壓力很大。陳水扁就很賣力的在臉書幫忙鼓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