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查通過了“國家安全”法修正案。引人注目的是,這個條款所規(guī)范的內容與臺灣當局炮制的新黨發(fā)言人王炳忠“共諜”案情節(jié)“相似”。
臺灣新修訂的這個條款,宣稱民眾不得為恐怖組織、外國或大陸地區(qū)進行剌探、收集、泄漏或交付關于公務上應秘密的消息或電磁紀錄或發(fā)展組織。
與之前民進黨當局給王炳忠扣上“共諜”帽子,編織的罪名罪項有很多相符之處。正因為如此,被稱為“王炳忠條款”。這難道是蔡當局“綠色恐怖”的“新武器”嗎?
筆者認為,臺灣當局上任至今,在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同屬“一中”的道路上越行越遠,越行越危險。不僅讓兩岸和平發(fā)展遭受威脅與沖擊,還讓臺灣同胞享有的和平紅利大打折扣,甚至是蕩然無存。
臺灣當局肆意妄為 民眾成為犧牲品
臺灣當局出此“惡招”,可謂是“逢中必反”的一貫嘴臉。不管是現(xiàn)在的執(zhí)政黨身份,還是曾經的在野黨角色,民進黨始終“逢中必反”,并利用誤導誤判、蠱惑民心的種種手段,對兩岸和平發(fā)展中的合作、往來、交流統(tǒng)統(tǒng)都“妖魔化”,并以此宣言“大陸威脅論”、“紅色危機”。目的就是阻斷大陸與臺灣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聯(lián)結,進而達到“臺獨”。
民進黨的招法曾經取得一定的效果,民進黨靠著民眾的信任選票,手握完全執(zhí)政的優(yōu)勢,為所欲為,一意孤行。“王炳忠條款”就是民進黨當局的一個縮影,是其“綠色恐怖”的一個例證。但是,臺灣民眾卻成了民進黨肆意妄為的“犧牲品”。
島內觀光產業(yè)的“慘淡”,經濟復蘇的“疲軟”,整體競爭的“萎縮”,高端人才的“流失”,年輕時代的“背叛”,一系列的難題讓臺灣民眾看不到、等不起“點亮臺灣”的到來。反而在怨聲載道,生靈涂炭,水深火熱中煎熬。
正是由于臺灣當局的“對抗大陸”的意識形態(tài)思維和心態(tài),民眾成為了民進黨的肆意妄為的犧牲品,臺灣的美好未來和民眾對幸福的追求已經成了“畫大餅”。
這種讓臺灣民眾成為“犧牲品”的罪魁禍首,就是臺灣當局。現(xiàn)在,又利用“王炳忠條款”煽動民意對抗,威脅干擾兩岸人員往來和民間交流,招法之毒,無情之狠,都可以堪稱之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