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綠陣營的臺北市長選舉態(tài)勢,愈趨復雜。曾經(jīng)自稱“墨綠”的現(xiàn)任市長柯文哲固然是對爭取連任老神在在,充滿自信,“吃定”蔡英文必然將會繼續(xù)“禮讓”他,因而敢于在民進黨基層已經(jīng)吵翻天的情況下,不把民進黨放在眼里,除了是繼續(xù)高唱民進黨最不滿的 “兩岸一家親”調子之外,還籍著在市議會答詢的機會,公然聲稱“垃圾不分藍綠”,對民進黨輕佻蔑視的態(tài)度已是暴露無遺。而且,柯文哲在跑行程時,不管是藍或綠的市議員邀請站臺,他都新銳答應前往。這又反過來進一步刺激民進黨基層,最近“英系”的臺灣世代智庫基金會做到民調,就有百分之七十八的民進黨支持者主張必須推出自己的候選人;而民進黨籍的臺北市議員也揚言,倘黨中央繼續(xù)“禮讓”柯文哲,他們將會在選戰(zhàn)中不再配合黨中央。而民進黨的姚文智、呂秀蓮則更是堅定要參選臺北市長的決心,蘇煥智還索性宣布脫黨參選,昨日又傳出“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將會參選。在“第三勢力”方面,“時代力量”的林昶佐放出來要參選臺北市長的試探氣球,還有一些藍藍綠綠的老人家要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但蔡英文卻仍然持初衷,繼續(xù)主張“禮讓”柯文哲。
此前人們都以為,蔡英文主張民進黨不派人參選臺北市長,繼續(xù)“禮讓”柯文哲,是擔心將會造成“鷸蚌相爭”效應,讓國民黨候選人“漁翁得利”,在臺北尤其是自己的心窩打下一枚釘子。站在執(zhí)政民進黨的角度,這個理由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即使是不考慮以往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幾位臺北市長,都是從凱特格蘭大道—仁愛路的東端臺北市政府大樓,走進西端“總統(tǒng)府”大樓,倘是讓國民黨的臺北市長候選人也拷貝這個模式,就將毀了民進黨爭取長期執(zhí)政的美夢,也要防避國民黨籍的臺北市長,在市政事務的職權范疇內時時處處找位于臺北市的“總統(tǒng)府”和民進黨中央的麻煩。此前就曾發(fā)生過,陳水扁在 “總統(tǒng)府”門前搭建“慶祝雙十大會”的棚子時,馬英九的臺北市政府相關部門“找茬”,聲稱“占用多了馬路”,幾乎讓該年的大會流產(chǎn)。
就此而言,蔡英文的這個理由是說得過去的,因而高層有不少人接受。但又不忿柯文哲,因為他積極參與“兩岸論壇”,明顯地反襯了蔡當局因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導致兩岸制度性聯(lián)絡機制“停擺”的宭境。而柯文哲“兩岸一家親”的調子,與民進黨的“臺獨神主牌”嚴重捍格,這讓民進黨基層頗為不滿。而且還有著現(xiàn)實面對問題不能回避,一是民進黨的市議員候選人“小雞”沒有黨籍市長候選人“母雞”帶領,將會令他們的選情難以提振;二是民進黨必須在臺北市的選擇范圍內,為2020年的“大選”積聚人氣,鞏固基本盤。實際上,2002年臺北市長馬英九爭取連任,氣勢如虹;民進黨中央擔心將會流失在臺北市的選票,因而決定明知不能贏,也要派人參選臺北市長,必須為陳水扁兩年在的“大選”維系臺北市的票源。民進黨秘書長李應元自告奮勇參選,雖然如同事前預料的那樣輸了,但卻為陳水扁保存維系了兩年后再次參選臺北市長的基本盤。因此,民進黨基層的焦慮心情,是“有所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