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認為,反旺中之后,臺灣媒體界陸續(xù)出現好幾起宗媒體并購案,按照當年媒改學者打旺中的邏輯,這些并購都應該存有疑義,年代并購壹電視后,一共擁有19個頻道,加上3家有線電視系統(tǒng),早就成為一個跨頻道與系統(tǒng)的媒體集團,規(guī)模更大,卻未見任何媒改學者指責!橫跨金融、電信、有線電視的富邦集團,規(guī)模委實驚人,同樣也沒有一位媒改學者指責。換言之,當年“反壟斷”的媒改學者們,就只鎖定旺中一家媒體集團批斗,其他一概視若無睹!
這般的雙重標準與差別對待,清楚呈現了這些媒改學者的言行不一與前后矛盾。拜今日搜索引擎之賜,媒改學者以前說過什么、做過什么,一一都留下了數位軌跡,他們昔日對旺中的指控,后來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卻沒有一個人為此表達過反省或道歉,更過分的是他們后續(xù)碰到同樣的案例,卻一概都是一語不發(fā),這次碰到公廣集團的華視被政治黑手染指這么嚴重的事件,他們的集體沉默,簡直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社論強調,這種奇形怪狀、表里不一的言行,最不能讓人接受的理由,就是意識形態(tài)。換言之,只要意識形態(tài)正確,政治黑手就算怎么染指公視也無所謂!推而廣之,黨政軍一定得要退出媒體,但民進黨伸手媒體就可以;頻道業(yè)一定不能跨足系統(tǒng)業(yè),也一定不能染指公廣集團,但是綠的媒體集團就都可以。所以結論也變得很簡單,因為意識形態(tài)正確,政治黨派正確,媒改學者就選擇噤聲,選擇緘默,他們曾經的法相莊嚴,昔日的痛切陳詞,再也不復見,對公廣集團的華視被這般糟蹋,媒改學者的失聲,仿佛默認了這個殘酷事實。當然,歷史會記錄下他們的沉默,自今而后,也請他們別再夸言自許為“客觀中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