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學者:
臺灣淡江大學蘭陽校區(qū)全球政治經(jīng)濟學系主任包正豪在臺灣《中國時報》刊文《我很膽小我不想當王炳忠》,文章揭示了一位臺灣普通民眾在這次事件中的心路歷程:事情發(fā)生后的第一時間擔心自己因為存有的人民幣會變成“通‘匪’罪證”;隨后淡然認為自己杞人憂天,認為當局一定是掌握確鑿的證據(jù),王炳忠等人很快就會收押禁見——他不信“司法不公”、“政治迫害”;直到情節(jié)逐漸展開,原來王炳忠是“證人”,卻被傳票、拘票、搜索票三票齊發(fā),最后無保請回,他又開始害怕。原來檢調(diào)約談證人可以隨時讓你從證人變被告;原來被傳作證的時候是不可以有律師在旁邊的;原來幾張人民幣百元鈔票就可以變成“疑似罪證”。
臺灣世新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高思博指出,此次事件,民進黨當局是假人權、真打壓。新黨在政治光譜上是民進黨對立面,民進黨當局這回把“臺灣安全”當成“執(zhí)政者”任意操作的利刃迫害新黨青年,民進黨作主,“臺灣安全”就是“有德者”揮出“正義”之刃;如果換人作主時,她就會像變魔術一樣立刻反對,這才是民進黨的真本色!
臺灣文化大學社科院長趙建民21日參加兩岸傳媒交流論壇,對于王炳忠案,他指出,從臺灣角度看應“就法論法”,包括“法源”是否恰當、執(zhí)行手段、方式有無照顧到法律程序等。“法”的立場必須站得穩(wěn),“不是受政治辦案的影響,而是要預想到可能造成的政治后果,法律上尤其要站得住腳。”
臺商:
在事件發(fā)生的當天,在大陸的臺灣同胞與臺籍干部都注意到新黨事件,全國臺企聯(lián)會長王屏生嚴詞譴責“綠色恐怖”;他說,全國臺企聯(lián)和廣大臺商對此事件極大關注,普遍認為不可思議。
21日,在西安市臺商協(xié)會的例行會議上,臺商譴責蔡當局使用如此粗暴手法處理政治立場不同的人士與團體,已造成“綠色恐怖”,強調(diào)未來不能再發(fā)生類似事件,蔡當局應向社會說明以釋群憂。
臺普通民眾:
一位普通臺北市民在《聯(lián)合報》撰文指出,“轉型正義”不是從舊威權轉成新威權,不是“勝利者轉型”,更不是“復仇式轉型”。他問如果今天民進黨掌握臺立法機構絕對多數(shù)就可任意立法,完全“執(zhí)政”就可肆意揮霍權勢,將來政黨再輪替時,今天的“在野黨”是否也會報復“轉型”,如此冤冤相報何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