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
貨物意味著豐厚的收入。一艘巴拿馬型集裝箱船,通過運河一次,需要繳納37萬美元的通行費用;早在2年前,中遠一家公司,一年就得交一億美元的通行費 。
同時,在巴拿馬的科隆自由貿(mào)易區(qū),眾多中國商戶和中國商品,也支撐起科隆這個西半球最大的自由港。該區(qū)內交易的商品超過70%來自中國 ,貨物不但滿足了巴拿馬的需要,更分銷至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古巴,牙買加等多個國家。
然而,巴拿馬運河并非一家獨大。而且,未拓寬之前的巴拿馬運河只能通行載箱量在5000TEU以內的貨輪,載箱量在此之上的貨船,往往要另覓他處,這就大大削減了巴拿馬運河的競爭力。國際航運格局的變化,也讓巴拿馬政府充滿了危機感:燃油成本上漲,航運公司更傾向于用大船降低成本。2007年時,亞洲至美東海岸服務航線90%通過巴拿馬運河;但現(xiàn)在,選擇巴拿馬和選擇蘇伊士的航線數(shù)目,幾乎是1:1。
為了提高貨船通過量,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于2016年6月26日竣工。當天,中遠海運集團貨輪幸運抽到第一艘,成為當天唯一一艘通過新建水閘的船舶。
巴拿馬運河新船閘開通,中遠海運巴拿馬輪成為第一艘、也是當天唯一一艘通過新建船閘的新巴拿馬型船舶。
看到這里就不難明白,為什么巴拿馬總統(tǒng)巴雷拉今天在講話中說,巴拿馬不能忽視中國的重要性,中國對巴拿馬而言是正確的選擇。就在幾天前,巴拉雷剛剛出席了巴拿馬科隆集裝箱港口(PCCP)項目開工儀式,山東嵐橋集團去年拿下了這一項目,這是全球首個按照新巴拿馬運河船閘設計和建造的集裝箱碼頭,建成后將成為拉美地區(qū)最大的港口。
堂堂運河第二大用戶,跟運河所在國沒有外交關系長達數(shù)十年,你覺得這事它正常么? 所以,馬英九說斷交這事“遺憾但不意外”,真的是大實話。
今天,臺灣當局“外交部部長”李大維在發(fā)布會上表示,巴拿馬罔顧多年情誼,無視臺灣多年來在各方面對巴拿馬的援助,因為經(jīng)濟利益屈服于中國大陸。臺當局的郁悶之情,隔著屏幕也能感覺到。畢竟,去年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竣工啟用儀式上,蔡英文可是座上賓。
不過,如果將中巴建交歸為經(jīng)濟利益驅使,那格局未免有點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