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4月1日發(fā)表社評指出,自詡為“翻轉臺灣政治”的太陽花學運剛滿3周年,卻已嘗盡政治圈的人情冷暖。不僅光環(huán)急速衰退,連當時全力相挺的民進黨在執(zhí)政后,都保持距離、甚至不惜翻臉相向。
這不只是單純的“換位子就換腦袋”,而是蔡英文當局明顯知道,當年占領“立法院”的行為,美其名是“人民作主”,但實際上從頭到尾就是違法聚會,因此這些日子動用警力團團圍住臺當局機關,因一旦被各樣的抗議者闖進,民進黨就無法自圓其說3年前的正當性。
一位日本旅臺作家近日寫了一篇“誰促使‘這個國家’自我解體”的評論,引發(fā)廣泛回響。他點出了綠營普遍的矛盾心態(tài),從“反國民黨”變“仇中”,從“仇中”變“反中華民國”,反而讓依附這個體制才能存活的“臺獨”運動走到末路。
這位作家認為,所謂“天然獨”的群體,空有理想,卻對歷史及周遭局勢毫無所悉,甚至“對自己社會的無知和知識的扭曲”,自我否定的結果就是社會的嚴重分裂,最后將導致“這個國家”的解體。
自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自創(chuàng)“天然獨”一詞后,許多自我感覺良好的脫序行為紛紛搶占版面,加上民進黨及綠色媒體的推波助瀾,讓許多年輕世代誤以為沖撞“憲政”體制才是政治正確。像是在護照封面貼上所謂的“臺灣國”貼紙、極盡能事地污蔑代表“中華民國”的符號、甚至咒罵反對蔡當局政策的不同意見者等偏激言行。如同日本作家的觀察,這些行動者自以為有崇高道德性,卻只是制造內(nèi)部紛亂及造成對立,一旦受挫反而回頭向這個體制求援。
以近期蔡當局的兩岸政策表述來檢視太陽花運動,民眾當從其荒謬行徑及政治斗爭的真面目醒悟過來。
當朝野針對“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的草案審查、是否應將“立法院外交委員會”納入而陷入爭吵時,臺當局“外交部長”李大維坦率表明,“兩岸關系不是‘外交’關系”。當被問到兩岸關系是何種關系時,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也說,“兩岸關系就是兩岸關系,兩岸協(xié)定不是國際協(xié)定。”
兩位官員的談話當然引發(fā)“獨”派不滿,要求蔡英文應即刻將他們解職。然而,主導太陽花學運的時代力量黨“立委”等人,卻保持沉默,對李張的說法毫無回應。
民眾不禁要問,這樣的說法不是與太陽花的立場截然不同,也是當年他們反對馬英九當局的主因,那為何此時不向蔡當局嚴正抗議其自我矮化的政策宣示?連自己推動的“兩岸監(jiān)督條例”都顯得有氣無力,這些“立委”們前后不一的態(tài)度真的很難令人信服。
其次,綠營長期以來的自我膨脹已經(jīng)到無以復加之地步,連帶影響年輕世代對臺灣處境及國際局勢變動的真正認識。陳水扁任內(nèi)的臺當局“外交部長”陳唐山譏諷新加坡為“鼻屎大”的國家,臺當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近期因被泰國兩度拒絕入境,竟說“泰國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國家”。
這樣的態(tài)度還想推動“新南向”政策,豈不自曝其短?用如此民粹手法來看待“對外”事務,難怪蔡當局的“外交”政策至今寸步難行。民進黨擅長政治動員,利用民眾對歷史的無知及短視,遂行政治斗爭,太陽花學運阻擋的“兩岸服貿(mào)協(xié)議”就是最好的證據(j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