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2月15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吳生林)慘!慘!慘!又是游覽車事故!13日晚“武陵賞櫻團”翻車致33死11傷,隨后臺媒梳理出近10年來臺灣發(fā)生的嚴重公路事故,大多數都與游覽車有關。
司機年齡老化
“工時長、低薪、老齡化”,是臺灣游覽車司機存在的普遍現象。以這次“武陵賞櫻團”翻車事故為例,其中一個爭議焦點,就是司機是否“疲勞駕駛”。
相關部門資料顯示,臺灣游覽車駕駛員月平均本薪不足3萬元(新臺幣,下同),加上獎金也不到4萬元。薪資低,加上工時長,自然難吸引新人入行,臺灣游覽車駕駛員平均年齡日漸老化,行業(yè)主力為40歲-60歲人員,整體有近一半人是50歲以上。
行程太趕埋隱患
不過,臺灣游覽車公會理事長魯孝亞昨天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一次事故的發(fā)生,與“人(司機)、車(車況)、道(道路設計與行程規(guī)劃)及管理”都脫不了關系,都需要檢討。
“以游客的行程規(guī)劃來說,大多數消費者都希望能物超所值,因此,旅行社這些年來往往選擇盡量滿足消費者要求,從而忽略了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造成游覽車司機太趕、過累。”魯孝亞說,司機疲勞駕駛確實是釀成游覽車事故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