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于1月4日至14日,對中南美洲四國,進行了以“英捷專案”為名的九天八夜的訪問。她訪問的目的,據(jù)她自己在出發(fā)前所宣示的:是要開展一次“務實外交”。具體說來:一是要讓臺灣走上“國際舞臺”;二是要發(fā)展與中南美洲國家的友誼。當然,她一再強調(diào)的務實“外交”,是要和她的幾個前任作區(qū)隔的。
美國《星島日報》1月23日發(fā)表專文說,蔡英文的前任,李登輝也自命“務實外交”,但實質(zhì)是媚美親日的“皇民外交”;陳水扁的“烽火外交”,也即是力求突破,卻引來許多麻煩,成為麻煩制造者,遭到唾棄;還有馬英九的“活路外交”,口號是“安內(nèi)攘外”,其實也就是找個“活路”而已。
如今,蔡英文提出“務實外交”,即以這次的英捷專案來說,我們且來看看,她這一腳是踏實了,還是踏空了。
首先,我們來看她這次活動的立意。她在12月2日花了臺灣納稅人42萬美元的電話費,與特朗普通了10分鐘的電話之后,一鳴驚世,得了一點小便宜;這次,她還想故伎重演,利用往返過境休斯敦和舊金山的機會,與特朗普或其團隊成員會面,以達到她夢想的與美達成10項軍事勾結的目的。
這么重大、繁雜的問題即使解決一、二項,也夠蔡小姐忙得不亦樂乎,何況這么多條?與之相比,中南美四國的訪問,不過是蜻蜓點水,一點而過罷了。因此,這次“外交”專案,在立意上,她是包藏禍心,聲東擊西;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里不一,并不踏實。
那么蔡小姐在訪問期間,在所過之處,又是如何弄虛作假,虛與委蛇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