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9日發(fā)表評論說,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黨在臺灣“立法院”相互開杠早已不是新聞,尤其在“勞基法”修正案、同性婚姻,以及“立法院”改革等幾個議題上,時代力量黨幾次精準到位的發(fā)言,的確令民進黨左支右絀、窮于應付。時代力量黨曾是民進黨最好的盟友,如今卻高舉監(jiān)督之名,轉變成痛擊民進黨的在野黨。拳拳到肉的攻擊的確讓民進黨有苦說不出。
時代力量黨本質變了嗎?還是民進黨本質變了?應該都沒有,頂多是民進黨執(zhí)政后,發(fā)現(xiàn)在野時期的主張?zhí)^于不切實際,為了執(zhí)政必須進行務實性調整。例如“臺獨”的聲音在執(zhí)政后,完全噤聲,甚至不斷向對岸釋出善意就是一例。但對時代力量而言,因為沒有執(zhí)政壓力,故仍可以在舊有議題上自由施展拳腳,形成與民進黨的強烈對比。
時代力量只有區(qū)區(qū)5席“立委”席次,何以民進黨的“立院”總召柯建銘甘冒上駟對下駟的大不韙,屢屢公開批判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呢?最主要的因素還是選舉與選票考慮!
在臺灣的選民結構之中,藍、綠都有一定的基本支持者。顯然,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兩黨都是競逐泛綠陣營的選票。部分“立委”選區(qū)中,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時代力量雖可能沒有當選機會,卻一定有讓民進黨落選的實力。因此,在選舉中,雙方仍可假打倒國民黨之名,行遮掩彼此相互政治妥協(xié)之實。但在地方層級的選舉中,彼此的競合關系就顯得格外復雜。在縣、市首長選舉中,仍是單一選區(qū)制,時代力量仍有雖無法當選,卻能讓民進黨候選人落選的實力。但在議員選舉中,時代力量的影響力就微乎其微,頂多只能在每一個選區(qū)影響一名議員而已。這樣的選舉歷程與選舉制度,讓過去在“立委”選舉中彼此合作的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必須提前分道揚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