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1月26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26日刊登馬英九前幕僚、“野臺”發(fā)起人羅智強專文指出,退將赴陸參加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大會,卻被綠營人士口誅筆伐,“行政院長”林全并要“研議停退俸”。
  為什么其他地方可以,大陸不行,綠營人士理直氣壯的說:“因為大陸是敵國”,先不在“國”字上作文章,大陸,是臺灣之敵嗎? 
 
  如果答案為是,那為何民進黨當局要爭取“敵之旅客”;為什么臺灣的經(jīng)貿(mào),要有40%與“敵”有關(guān);或者更為黑色喜劇的是,為何蔡英文的“APEC特使”,要因為“敵之領(lǐng)袖”注意到了自己的領(lǐng)帶而沾沾自喜?這位見習近平像小孩子見了糖即手舞足蹈的“特使”,林全怎么沒有也痛斥一下?
當然,若從臺灣的建軍計畫,相當部分是因應著對岸武力戰(zhàn)備而設,但事實上兩岸現(xiàn)在并不是戰(zhàn)爭狀態(tài),這個“敵”,是一種可能性,這種可能性,任何擁有軍備的國家和地區(qū),都具有這樣的可能性,但法律上,大陸不是“敵國”,若蔡英文真認為是敵,就大方宣布,接著,不但應禁退將出席大陸活動,也應封鎖口岸,禁止兩岸人民交流。
蔡英文要嗎?蔡英文敢嗎?
臺灣應該做的,一方面是努力的壯大自己,尤其是在經(jīng)濟面上強化實力,而要做到這一點,不但不該把大陸當“敵國”,更要努力維持兩岸和平與合作;就算大陸仍有“假想敵”的成分,也要努力的“化敵為友”,讓“敵”的“假想空間”極小化,而不是反向去把“假想敵”變成“現(xiàn)實敵”。這才是“治國”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