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或轉機
不少人悲觀認為,失去龐大黨產的國民黨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尚是未知之數(shù)。從長遠看,利用外界壓力實現(xiàn)轉型,甩掉舊包袱,是看似危機、實則轉機的一招活棋。
盡管口頭上難以承認,但國民黨慢慢學會了以政敵為師。如火如荼的募款熱中,就不乏取經(jīng)民進黨的影子。前些年民進黨失去政權后,政治行情低迷,政治獻金大減,上至黨魁、下至議員都有一定數(shù)額的募款任務。國民黨還明確表示,每年度所募得的金額完全依照“政治獻金法”規(guī)定處理。這種看齊,有助于民眾印象的改觀,擺脫“不當黨產”的污名,使民進黨難以再就這個選舉議題予取予求。
洪秀柱明確表示,國民黨接下來要走向志工化、年輕化、扁平化。這不但可填補黨工銳減后的人荒,更有助于調動各方尤其是年輕人的積極性。國民黨中常會23日通過“培育項目”與“武林計劃”,為2018年縣市長選舉儲備人才。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參與者都不保障提名,也無民調禮讓,都要經(jīng)由黨內初選獲勝才能獲得提名資格,黨中央將協(xié)助補強外在形象、地方經(jīng)驗或議題能力。若參選者未當選,可以繼續(xù)蹲點深耕等待再起。這種深層改革,比起簡單的黨工裁員相去何止千萬里,若能成真,日后必見實效。
洪秀柱是個明白人。她在菲律賓致詞時說,國民黨要東山再起不能靠“鐘擺效應”,而是端出好的政策與作為。“國民黨米缸沒有米了,真的是苦不堪言,可是我們不怕,千金散盡,人心回來就好。”因為,民進黨可以剝奪國民黨黨產,但不能奪去創(chuàng)黨精神與理想。如果最終踏平坎坷成大道,再回頭來看,無論募款還是裁員,不過都是“百年老店”前進路上的小插曲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