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3個標準檢視蔡當局作為,可以看到蔡當局與大陸溝通時,確實存在許多問題。
首先,蔡英文不肯面對兩岸的現(xiàn)實關系,更回避“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內(nèi)容。誠然,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已經(jīng)明確宣示,會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系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處理兩岸事務,但是,處理兩岸事務只是一種“依法行政”的概念,并未對兩岸關系進行界定,也就是說,蔡當局只是在事務層級宣示尊重“憲法”和相關“法律”,但在政治層面則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殊不知兩岸交流發(fā)展早已讓兩岸關系超越事務層級,進入政治議題深水區(qū),如果政治問題得不到解決,只會損及事務層級的互動。
其次,蔡英文始終沒有真正意識到兩岸實力對比今非昔比,或者說可能蔡英文已經(jīng)意識到,所以才選擇藉助美、日力量來抵抗大陸的壓力,但蔡英文想不到的是,美、日也自顧不暇,依靠他們并不會得到什么結果,反而要先付出巨大的代價。換句話說,蔡英文的戰(zhàn)略前提就先錯了,又怎能與大陸建立有效的互動呢?
蔡英文回避兩岸關系定位,卻在內(nèi)部縱容“文化臺獨”和“教育臺獨”,這只會引起大陸的疑慮,進而不斷在此問題上施壓,許多過去已經(jīng)解決的爭議如今又浮上臺面,如國際場合的參與問題,過去兩岸定位明確,臺灣自可大方參加,如今大陸擔心臺灣走向“臺獨路線”,只得采取預防做法,堅壁清野拒絕臺灣參與。顯而易見,蔡當局的做法對大陸來說缺乏可預測性,也沒有足夠的彈性,迫使大陸只能以強硬態(tài)度響應。
反觀大陸,在以上三個前提的表現(xiàn)卻是相當清楚,大陸通過各種方式向蔡當局發(fā)出清晰的戰(zhàn)略訊息,以“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兩岸交流,兩岸關系則要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思考。只要蔡當局確認兩岸非“國與國關系”,大陸就會摒棄前嫌,與臺灣繼續(xù)友好互動。這些訊息都十分清楚,根本不會讓人產(chǎn)生誤判,如果蔡當局還對此視而不見,那恐怕就不是看不懂,而是故意裝作看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