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來儀則認為,蔡英文在10月10日發(fā)表的講話,體現(xiàn)了蔡英文在兩岸關系上的“挫折感”。葛來儀說,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蔡英文在講話中要求中國大陸“正視‘中華民國’”。“這是她第一次說這樣的話,我想這正是她日益增長的挫敗感所致”。“她認為她向中國大陸展現(xiàn)了‘善意’,而且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了‘善意’這個詞。她希望重新開啟兩岸的官方溝通渠道,如果這無法實現(xiàn),她的挫折感會繼續(xù)上升。這對兩岸關系可能不利。”葛來儀說。
按人們以往對蔡英文的印象,“正視‘中華民國’”這樣的話,蔡英文一般是會避免說出口的,因為她被普遍認為從骨子里并不認可“中華民國”的概念,而且這一提法更接近國民黨的主張。
葛來儀還表示,如果兩岸關系不好,對于中美都不是好事,“這會讓中美兩國已經(jīng)列出的許多需要討論的事項清單顯得過于擁擠”。
此外,有關中美關系中的臺灣問題,9月27日,芮效儉在“美中政策基金會”就“蔡英文執(zhí)政100天”舉行的研討會上的發(fā)言,也值得注意。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芮效儉在上述研討會上指出,如果沒有“一個中國”原則作為支撐,臺海兩岸關系將難以管理,誤判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芮效儉在那次研討會后接受媒體采訪時也直言,他到臺灣曾經(jīng)跟臺灣人說,“希望你們不要古巴化”,“但他們不喜歡聽這樣的話”。
芮效儉解釋說,他認為,古巴就是錯誤地處理了與美國的關系,完全押寶在當時的蘇聯(lián)身上,以保障自身安全。當蘇聯(lián)利益發(fā)生變化時,古巴就被“吊在半空了”。他強調(diào),如果臺灣依賴美國,就喪失了主導自己前途的機會,把命運交了給美國。他進一步表示:“美國有關于臺灣的利益,也有關于中國大陸的利益。那不會是臺灣可以冒險去賭一把的一個平衡關系。”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即:如若臺海有事,美國會不會選擇站在臺灣一邊,還是個問題。
據(jù)悉,有臺灣媒體將芮效儉的這番話解讀為向臺灣新當局發(fā)出警訊,以此暗示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利益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另據(jù)美國媒體報道,芮效儉在9月27日的那次研討會上還表示,美國應該考慮的是自身利益,而臺海和平穩(wěn)定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過去美國將“人權”和“制裁”掛鉤,并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將臺灣問題與美國的中國政策掛鉤“是一個危險的概念”。
本報北京10月14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