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瑞光的說法有盲點(資料照片)
即將卸任的“美國在臺協(xié)會”理事主席薄瑞光日前訪臺,談到兩岸關系時,他表示不會用“危機”來描述現(xiàn)在的狀況,但兩岸“有點陷入僵局”。這樣的說法有點像給民進黨或蔡英文安慰劑,而不是像陳水扁時期,給的是壓力。換句話說,美國認為現(xiàn)在沒有危機,要有耐心,一切慢慢來,而且美國也會從旁幫忙,協(xié)助兩岸恢復溝通。
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絡報今日社評指出,在我們看來,薄瑞光的說法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反而可能讓蔡英文或民進黨誤判情勢。薄瑞光認為兩岸現(xiàn)在并不處于危機狀況,我們可以推斷,他心中所謂的危機,應該是陳水扁推動“公投法”以及“公投入聯(lián)”活動時的兩岸關系,因為當時就是由他銜命向陳水扁以強硬的口氣施壓,以免兩岸之間出現(xiàn)美國最不愿意見到的沖突。這種對危機的定義,有他個人的經(jīng)驗,但老實說,也符合一般人對危機的想法。然而,這種危機觀反而讓人忘了另一種危機的定義。
薄瑞光所謂的危機是明顯而易見的危機,但另一種危機是危機已經(jīng)在形成之中,卻輕忽其嚴重性,以致于最后成為明顯而易見的危機時,反而束手無策。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將青蛙丟到熱水中,它可能立即跳出來,但丟掉到逐漸加溫的冷水中,由冷變溫,十分舒服,而等到感受到熱時,已無法跳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溫水煮青蛙的故事。臺灣現(xiàn)在面臨的兩岸關系,就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危機,其危害可能更甚于明顯易見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