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這些年來,在兩岸這個攸關臺灣生死的大問題上,大家就是不斷地打迷糊仗,不肯好好的把問題厘清。以前藍綠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是因為藍綠背后的認同,以及對兩岸關系的最終結局立場不同,讓這問題很難只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談。但是國民黨內部對于遵守憲法、反對臺獨并未有歧異,問題只是在于兩岸關系的發(fā)展應實行什么樣的路徑?要兩岸關系各表,維持兩岸目前敵對狀態(tài)的“現(xiàn)狀”,還是要結束兩岸的法理內戰(zhàn)狀態(tài)?與北京要拒談兩岸政治定位,還是應該透過對話找到解決方案?特別是“維持現(xiàn)狀”已經(jīng)被民進黨借用去反打國民黨時,國民黨豈不更應把這點講清楚呢?
誰都知道,兩岸現(xiàn)狀乃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而且兩岸實力對比已經(jīng)越來越往大陸傾斜,如果不尋求一個比較可行的方式,來確?,F(xiàn)狀不致繼續(xù)失衡下去,要不了多久,現(xiàn)狀也許就變成了被大陸和平消化掉了。而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國民黨內目前幾條路線主張,也只有洪秀柱的“兩岸和合”主張有比較清楚的論述,而無論馬英九派也好,本土派也好,對這問題多半只是考慮國內的政治效應,不敢跟民進黨營造的民粹氛圍對決,因而也提不出看法。洪秀柱既然操持黨務,何不效法陳水扁“就趁此機會,一次講清楚”,把路線定下來呢?
黨組織的改造及新人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但是沒有路線如何吸引有志之士及年輕人的參與?沒有新血的參與又如何改造?危機就是轉機,國民黨只要能夠找到正確路線并完全確定下來,認同者自然會浮出水面。
洪秀柱主席應把握最后機會,在9月即將舉辦的全代會里,無論如何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把一條清晰的、符合國民黨精神的路線寫入政綱。另一件事就是完全開放未來黨主席的選舉,讓有志之士不要再被種種資格綁住,只要是合格黨員,在最寬松程度的聯(lián)署及保證金條件下,均可參與,如此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群雄投入,這些都是洪主席曾經(jīng)承諾的事,做到了這點,這任主席就沒有白做,掌握路線,洪主席的歷史地位就出現(xiàn)了!
吳敦義有意參選黨主席,對國民黨而言絕對是正面訊息,我們希望國民黨中生代也應踴躍參選,勇于挑戰(zhàn)“老人演歹戲”,使國民黨能由中壯世代接班,讓各界看到國民黨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