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了目標,不知為何而戰(zhàn),也就失去了臥薪嘗膽的堅持和勇氣,淪為短視的墻頭草,在民進黨強大的攻勢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甚至掉頭迎合。簽了服貿(mào),反了就廢;建好核電站,反了就關;油電漲價,反了就停。事事討好“民意”,跟著民進黨比賽“愛臺灣”、酸大陸,好像生怕自己不夠綠。這樣的政黨,不知要干什么,“民意”如何跟它站在一邊?
可怕的是,敗選后的國民黨居然有人提議“去中國化”,名字要去掉“中國”,有人提議干脆叫“臺灣國民黨”,真是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要比“愛臺灣”、反大陸,比得過民進黨嗎?“去中國化”,比得過以往的“臺聯(lián)黨”和現(xiàn)在的“時代力量”嗎?走過百年歷史、聯(lián)結兩岸情感,給臺灣一個安定、開放、廣闊的局面和未來,與大陸攜手打造民族的復興,擺脫強權的掣肘,這本應是“中國國民黨”的資產(chǎn)。視“中國”為負數(shù),那是民進黨的綁架與栽臟,國民黨不僅無力向臺灣人民闡明立場,說明利害,主導民意,自己都一頭栽進這個陷阱,對于“和平協(xié)定”左顧右盼,對于“祖國統(tǒng)一”遮遮掩掩,對于與大陸歷史、現(xiàn)實、法理的不可分割說不出口,真是親痛仇快!結果只能是鐵桿的支持者都“含淚不投票”。
一個沒有目標和理想的政黨,不僅沒有戰(zhàn)力,成員也會各有懷抱,圖升官發(fā)財,貪生怕死。每遇危機,人人避之不及;稍有成果,個個奮勇爭搶。國民黨內(nèi)四平八穩(wěn)、閉門造車、腳下使絆的文化沒被打破;扎根基層、各個突破、收復失地的布局未見展開;鼓動民意、擅長包裝、沖鋒陷陣的戰(zhàn)將未上臺面。既無戰(zhàn)略,也無戰(zhàn)術,還無戰(zhàn)士,只能贏得一聲長嘆吧?
但是,民進黨上臺已滿月,與選民蜜月期的甜味迅速走味,民調(diào)支持度一直跌,民進黨面臨的缺電、年金(退休金)、兩岸關系難題,哪一項發(fā)酵,都足以招致民怨。到那時,是否如馬英九預言“你們會想念我的”也未可知。
如果靠對手太爛免于泡沫,也夠可憐,也難算得上重生。更可憐的是臺灣選民,真要在“爛蘋果”“爛橘子”間非此即彼?(文/終年無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