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我說錯了”,這句話柯文哲已經(jīng)對媒體說了好幾遍。說兩岸“何不兩國一制”,說“殖民越久的地區(qū)越先進”,“民眾不同意我的政策就抓起來啊”,奇談怪論多了,外部評價也就從“政治素人的真誠”便成了“市長怎么可以亂講話”,“白色力量”成了“白目力量”。
島內(nèi)媒體評價說,柯文哲已經(jīng)快要把“生旦凈末丑”角色全包了。一開始他是臺灣政壇的“首席小生”;當選后是鎂光燈鎖定的“當家花旦”;但隨著他個性及施政的諸多盲點浮現(xiàn),漸漸開始符合“無論忠奸善惡,都是性格強烈超乎常人”之“凈行”角色;如今民調(diào)低落,快要淪落為配角,符合“末行”角色;如果不及早覺醒,補強專業(yè),解決施政沉疴,恐怕最后會被譏諷定位為滑稽、無厘頭的“丑角”。
柯文哲的走勢說明一個問題:選舉政治有盲點。人們往往憑一時的感性好惡做選擇,政客可以借形象營銷、挑動民眾情緒、抹黑對手陣營等手段奪取選票,但是當選后,是騾子是馬遲早得拉出來溜,如果拿不出實打?qū)嵉恼儯蜗笈撇坏珪杆偈?,還可能起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副作用。
新當選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也該引以為戒。民進黨此次可以上臺,是因為國民黨施政無能、進退失據(jù),島內(nèi)民眾普遍有“換人做做看”的心理,再加上民進黨長于議題設定,掌握了話語權,成功扭曲、抹黑了國民黨,絕非自己的政策有多么正確可取。從近段時間蔡英文對兩岸關系定位的表態(tài),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對“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服貿(mào)協(xié)議的處理,已處處可見民進黨的自相矛盾。
若蔡英文就職后,不能務實面對兩岸問題,交出正確答卷,再多的形象營銷和政治操作,也抵不過施政不利的負面影響,難免會跟今天的柯文哲及當初的陳水扁一樣,迅速落入“生旦凈末丑”的角色輪回。(文/黑白自在,來源:海外網(wǎng)-港臺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