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29日訊 馬英九終于前往太平島宣示太平島“主權”,對捍衛(wèi)南海主權的正面價值不言而喻,但承受的壓力也接踵而至。越南提出抗議,美國在臺協(xié)會及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都對馬英九表示失望,蔡英文也拒絕派人隨行,共同表達臺灣朝野的立場。 
  臺灣中國時報刊文指出,去年馬英九規(guī)劃太平島之行時,就遭到美國大力阻撓,迫使馬未能成行。美國反對的理由是“敏感時刻釋放錯誤訊息、對南海紛爭的和平解決沒有貢獻”。 
 
  南海問題非常復雜,越南、菲律賓等多國均聲稱擁有主權,大陸因而加緊建設南海島礁,美國也在重返亞洲戰(zhàn)略指導下,擴大在南海區(qū)域的軍事動能,臺灣在其中反而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員。近來隨著美中兩強權軍事抗衡增溫,緊張局勢不斷升高,美國拉攏周邊國家加入同盟力度也不斷加大,不僅菲律賓完全選邊站,日本也有擴大參與之勢,甚至中國大陸意識形態(tài)盟友越南也跟美國眉來眼去,態(tài)度曖昧。顯然,越南正引入美國勢力來制衡大陸,戰(zhàn)略大局逼迫臺灣面臨愈來愈緊迫的選邊壓力。 
  夾雜在大國角力中,臺灣角色尷尬,一方面,太平島“主權”屬于臺灣,依據(jù)“憲法”南海屬于臺灣傳統(tǒng)疆界范圍,二方面美國是臺灣安全最大戰(zhàn)略保證,臺灣承受不起跟美國齟齬的代價,而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臺灣也不想輕易跟大陸對抗,更何況在南海問題上,兩岸雖然沒有合作,但主張重迭,某種程度上馬當局跟大陸方面存在著高度默契,在實質上隱含著戰(zhàn)略的互相支援,只是沒有明確表態(tài)和形諸于外的行動而已。 
  這是臺灣在南海問題上的尷尬,主權屬于臺灣地區(qū),但美國強力介入,大陸也以積極行動維護主權,臺灣既要維護主權卻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否則都會讓自己陷入緊張境地。但問題在于,如果臺灣繼續(xù)在南海爭議中被邊緣化,那么未來臺灣在太平島的主權維護乃至整個南海議題的話語權,都將漸漸被他國所排擠,這無疑對臺灣極為不利。在緊張的國際環(huán)境下,馬英九赴太平島為主權發(fā)聲,更顯彌足珍貴,應該給予掌聲。 
事實上,太平島的潛在危機已經(jīng)益發(fā)凸顯。去年菲律賓向聯(lián)合國常設仲裁法庭提交15項訴求,其中包括裁定太平島只是礁巖而不是島嶼,去年底這一訴求得到仲裁法庭的認可。按照這一裁定,太平島將被認定為礁巖,而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jīng)濟活動的礁巖,不應有專屬經(jīng)濟區(qū),這就意味著臺灣將失去太平島周邊200浬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更可能進一步失去十一段線的海洋“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