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网站色欧美视频,今夜无人入睡免费播放电视剧,日韩成人毛片在线,粉嫩av中文字幕,国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哥布林的洞窟,黄色小网站入口

您現(xiàn)在的位置:?臺海網(wǎng) >> 新聞中心 >> 臺灣 >> 兩岸聚焦  >> 正文

96歲張秀卿:臺灣少年團抗日往事

m.dddjmc.com 來源: 新華社 用手持設(shè)備訪問
二維碼

  張秀卿佩戴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留影(8月21日攝,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攝

  胸前佩戴著剛剛獲頒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96歲的張秀卿哼唱起《臺灣少年團團歌》:“臺灣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那兒有人五百萬不自由;臺灣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那兒有花千萬朵不芬芳……”

  老人帶著福州腔的普通話在房間里輕聲回蕩,把記者帶入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歲月。

  1939年2月,臺灣著名抗日將領(lǐng)李友邦將軍在浙江金華成立臺灣義勇隊,并組建臺灣義勇隊少年團(簡稱臺灣少年團)。少年團團員主要來自臺胞中的少年兒童和抗日志士遺孤,平均年齡10來歲,張秀卿就是其中一名“穿著軍裝的臺灣娃娃”。他們演話劇、慰問傷兵、發(fā)起募捐、舉辦聯(lián)歡會,活躍在浙江、福建的抗日前線。

  8月21日,張秀卿和兒子潘炳釗、小女兒潘嬌英合影。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21日午后的陽光里,老人坐在椅子上,捧著泛黃的老照片,手指摩挲著,為記者一一指出照片上那個稚氣的自己:1941年,浙江金華,新舊團員聯(lián)歡會,少男少女圍成一圈席地而坐,她是那個短頭發(fā)、咧嘴笑得明媚的女孩;1941年,寧波前線,少男少女頭戴大蓋帽、身穿海軍服表演,她是其中那位“小個子”;寧波前線演出,團員們扎著頭巾、穿著裙子、舞姿飛揚,她是跳得熱烈的那位……

  老人精神矍鑠,但耳背比較嚴重,很難完整敘述抗戰(zhàn)歲月中的故事。好在這段經(jīng)歷,兒子潘炳釗知之甚詳,如數(shù)家珍。他告訴記者,臺灣少年團后來由浙江金華轉(zhuǎn)到福建龍巖,張秀卿主要在龍巖活動,平時在田里勞作、學習知識,有演出就奔赴廈門、漳州等地。演得最多的節(jié)目是《黃河謠》《松花江上》《大刀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臺灣少年團團歌》等。

  潘炳釗介紹說,張家祖先很早從福州閩侯南通到臺北經(jīng)商。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后,張家人從臺灣回福州開辦醫(yī)院。1929年張秀卿出生,當時家里頗為富足。日本入侵福州后,他們一家轉(zhuǎn)移到閩北崇安(今武夷山),進入專門成立的“臺民墾殖所”墾荒。不久父親病逝,張秀卿跟著哥哥加入臺灣少年團。

  “母親小小年紀就很獨立,喜歡唱歌、表演,很積極地宣傳抗日。”張秀卿的小女兒潘嬌英告訴記者。

  8月21日,張秀卿和小女兒潘嬌英一起看臺灣少年團老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潘嬌英印象深刻的還有母親提到的“復疆”兩字。“復疆”是李友邦率領(lǐng)的臺灣義勇隊、臺灣少年團暗號,“復”指的是光復,“疆”指的是臺灣,表示從日本人手中收復疆土的決心。

  抗戰(zhàn)勝利后,1945年9月,張秀卿和其他少年團團員一起從廈門搭船到臺灣。當年10月25日的臺灣光復日,張秀卿在臺北匯入歡慶人潮中,唱著“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如今,80年過去,張秀卿依然能熟練唱出這首《大刀進行曲》。1946年臺灣少年團解散,張秀卿回到福州,在南通學區(qū)當過一段時間小學教師。

  這是翻拍的臺灣少年團在寧波前線演出的照片(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圻 攝

  在屋里,記者看到一疊臺北來信和賀卡。那是臺灣少年團團員曾東升從海峽對岸寄過來的。曾東升第一次來信是2005年10月。信里寫道:“兩岸開放探親以來,老戰(zhàn)友們偶有來往,亦互通訊息,故環(huán)境改變不了血脈相連也。”

  今年6月,包含張秀卿捐贈的臺灣少年團珍貴照片在內(nèi)的《臺灣義勇隊檔案》入選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chǎn)名錄》。

  近日,潘炳釗決定把曾東升的兩封來信和另一封“老戰(zhàn)友”給母親的來信一共3件原件捐給福建省檔案館。“兩岸同胞并肩抗日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他說。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