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給小輩派發(fā)壓歲錢,是無數(shù)家庭過年的“保留項目”,也是小朋友最期待的過年時刻。大陸如此,臺灣亦是。
“當然是爸爸替我存起來啦!”談到壓歲錢的用法,高雄的陳紀陵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不假思索地說。與大陸一樣,“家長幫忙存著”是臺灣小孩處置壓歲錢的一種方式,當然,這個選擇在童年時期往往略帶一絲“不情愿”。
“不是家長把錢‘騙’去啦,是真的存起來,以后用作學(xué)費或其他人生大事。”對陳紀陵來說,這份錢不僅是積蓄,更是一種安全感,是被家人守護和愛的見證。

新年伊始,臺灣青年陳紀陵收到壓歲錢。(受訪者供圖)
當然,壓歲錢也可以馬上“換成快樂”。
在屏東讀高中的莊婉仟收到壓歲錢的“首要任務(wù)”就是去買刮刮樂。“可以說,刮刮樂是在臺灣最受歡迎的合家歡游戲之一。”莊婉仟說,大年初一這天,全家一起“試手氣”,圖個好兆頭。“其實就是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玩玩鬧鬧,究竟中獎多少沒那么重要。”
莊婉仟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已是深夜,她解釋道,春節(jié)期間,家人在年貨集市上擺攤售賣臺灣特色小吃,自己雖然年紀小,也忙著張羅布置、售賣打包,“辛苦忙碌,但也熱鬧”。
對來自嘉義的柯昀竺而言,從小被夸“能存得住錢”的她更愿意把壓歲錢攢起來買個大件。“小時候媽媽會教我有關(guān)壓歲錢的規(guī)矩,比如要在枕下放幾天,我一放可能就是一年,慢慢攢幾年買了心儀的相機。”柯昀竺說。
“過往兩年沒能回家過年,但奶奶也給準備了紅包。”柯昀竺如今在暨南大學(xué)讀書,今年是她上大學(xué)以來第一次回家過春節(jié)。“今年終于能親自接過長輩的紅包啦。”暌違兩年,回到家鄉(xiāng),柯昀竺感慨不已,“親戚家的小孩長大了,父母又多添了幾絲白發(fā),這些變化讓流淌的時間變得具象。長大真快,工作后我要準備給長輩的過年紅包了。”
在臺灣,小孩通??梢允諌簹q錢直到工作或結(jié)婚,而后轉(zhuǎn)為給長輩發(fā)紅包作“添歲錢”。還有不少家庭即使小輩已經(jīng)工作,也會與長輩互贈紅包,表達祝福。來自臺北的陳建安一家就是其中之一。“我是兒子,是弟弟,也是舅舅,紅包在家人間流轉(zhuǎn),是祝福也是幸福。”他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已至而立,陳建安猶憶最后一次收到爺爺紅包的農(nóng)歷新年,“爺爺是威嚴的大家長,我又是他最疼愛的小孫子。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牢記家中傳統(tǒng),孝敬長輩,努力工作。”爺爺雖已過世,但他的叮囑仿佛還縈繞耳畔。這些年,陳建安成立了傳媒公司,事業(yè)有聲有色,“希望能讓爺爺為我驕傲”。
新年伊始,陳建安如往年一樣,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今年的全家福。親人團坐,暖意融融,祈愿平安幸福,期待新年勝舊年。(作者 張楊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