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鋼筆畫作品《兩岸半屏山》在《富春山居圖》實景地——杭州富陽首次對外展出。從《富春山居圖》到《兩岸半屏山》,從山水“合璧”到期盼兩岸“合屏”,兩岸故事未完待續(xù)。
浙江溫州洞頭半屏山風光(資料圖)。 范宇斌 攝
2020年,侯傳芳和金國斌、吳聘真、葉向榮、呂相國等藝術家組成的創(chuàng)作團隊啟動創(chuàng)作《兩岸半屏山》,歷時322天,完成了這幅總長24米,由12幅高1米、長2米的畫卷組成的鋼筆畫長卷。
《兩岸半屏山》主筆人、溫州市鋼筆畫研究會會長、溫州市鹿城區(qū)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侯傳芳向中新網(wǎng)記者介紹道:“這幅長卷以甌江入??诘臏刂荻搭^半屏山為開篇,順江入海,延綿海峽,直至高雄半屏山,展現(xiàn)了兩岸半屏山山水相連、人文相通之淵源。”
《兩岸半屏山》鋼筆畫作品展現(xiàn)的臺灣高雄半屏山分卷。 范宇斌 攝
中新網(wǎng)記者曾經(jīng)實地探訪兩岸半屏山,兩處皆為風景名勝。溫州洞頭半屏山面向東海,山體陡峭,懸崖密布,直立千仞,被譽為“神州海上第一屏”;臺灣高雄半屏山坐落于左營的蓮池潭前,湖畔的龍虎二塔倒映水中,與半屏山的影子構(gòu)成了“屏山塔影”之景。
《兩岸半屏山》起于海島溫州洞頭,描繪了東岙碼頭、仙疊巖、半屏山、望海樓、望夫崖,以及日光巖、金門風光,其中一處分卷將兩岸共同的民俗信仰——媽祖進行具體化表現(xiàn),并聯(lián)結(jié)至澎湖灣、臺灣海峽、臺灣半屏山,終至廣闊無垠的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