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臺灣媒體報道 臺當局前“國安會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22日在座談會上歸納臺灣“不安全”的三根源:一是美國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中國大陸對臺造成新的“既成事實”后,美國難以翻轉(zhuǎn),二是中國大陸蓄勢待發(fā),再加上大陸民意現(xiàn)在“厭臺”,臺已失最后防線;三是“臺灣外斗內(nèi)也斗”,蔡英文政治上對大陸的挑釁味道非常嚴重。
蘇起以“臺灣不安全的三根源”做專題演講指出,前參聯(lián)會副主席、退役上將詹姆斯·溫尼菲爾德及前中情局副局長麥克·莫雷爾兩人對臺海的了解超過大部分的臺灣學者,而這篇美國海軍學院8月《議事錄》雜志期刊的《從未有過的戰(zhàn)爭?》聯(lián)名文章,臺媒解讀是解放軍將在2021年1月19日至1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交接期的三天內(nèi),解決臺灣問題,但其實原文是說“臺灣在一天就投降”。
蘇起指出,詹姆斯與麥克的文章寫,美東時間明年的1月18日晚上北京向臺灣要求投降否則動武,軍演部隊開始轉(zhuǎn)向臺灣,而白宮緊急會商,但不能決定是否救臺,最后留給新“總統(tǒng)”定奪,在美東1月19日晚上(臺灣時間1月20日凌晨)臺北決定投降,美東1月21日白宮再度開會,但一片哀嚎。因此中國大陸動武的問題不是我們捏造的,需要冷靜面對。
蘇起說,他歸納臺灣不安全的三根源,一是“美國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是距離遙遠鞭長莫及,所謂中國大陸對臺造成新的“既成事實”后,美國難以翻轉(zhuǎn),美國航母要救臺灣快則15天,但前面還需要決策辯論等程序,美航母來臺救援至少要3個禮拜以上的時間,臺灣早已變天,而就算美國救了臺灣還得留下來保護臺灣,要花多少錢?這根本不可能,美國最后只能愛莫難助,更不用說美國民眾認同救臺的民調(diào)都在4成以下。
蘇起指出,美航母平均年齡28.6年以上,都是老船,維修時間非常長,過去三年,航母每年在臺海只出現(xiàn)2個半月,通常圣誕節(jié)一過就在休息。再加上五角大廈及蘭德公司近年18次兵推都敗于解放軍,美軍恐信心不足,不愿做這樣的犧牲。他個人的結(jié)論是,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不會來救臺灣,也不會在臺海、南海挑起真正沖突,現(xiàn)在諸多動作都是做給臺灣人看。
蘇起認為,不安全根源的第二點是“中國大陸蓄勢待發(fā)”,再加上大陸民意更厭臺,臺灣已失去最重要的最后防線。
蘇起說,不安全根源的第三點是“臺灣外斗內(nèi)也斗”,兩岸關系在過去幾年已過了“不歸點”,蔡當局在三方面已“改變現(xiàn)狀”,包括“理性上已是兩個國家”,“感性上不是中華民族(拒絕兩岸一家親)”,“戰(zhàn)略上由守轉(zhuǎn)攻,在政治上的挑釁味道非常嚴重”。兩岸出事,大陸絕對是懲罰臺灣而不是懲罰美國。
蘇起指出,臺灣安全系于北京一念之間,而不在美國或臺灣的手上。去年蔡英文為勝選大打“香港牌”,今年特朗普為勝選大打“臺灣牌”,臺灣則全力配合,中國大陸迄今忍讓,美臺一再得寸進尺,大陸將來會不會“加倍奉還”值得關注。大陸已有攻臺能力,何時出手、如何出手無人能預測,選后什么事都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