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周,大學就要開學,臺教育部門宣布開放境外學位生返臺就學,但臺灣陸委會反對陸生入境,最后只有應屆畢業(yè)陸生可以返校完成學業(yè),其余陸生仍望穿秋水,連帶將影響新學年陸生招生工作。臺大、臺科大、世新等大學校長紛紛表態(tài)反對,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左右開弓,對內(nèi)指責教育部門不該草率推出舊案,對外則歸咎大陸不配合、不放人。陳明通的說法遭許多陸生打臉,表示大陸從來沒有不發(fā)大通證給陸生,而是陸委會不想發(fā)入臺證給陸生。
臺灣陸委會在陸生返臺問題上倒行逆施,連“臺獨”理論大師林濁水都看不下去,認為大陸疫情控制相對較好,開放其他各國學生而不開放大陸,需要這樣嗎?林濁水認為,臺灣對大陸人民應該存善意,臺南市長黃偉哲也呼吁,只要檢疫能量允許,應對陸生返臺持開放態(tài)度。
藍營的批評更尖銳,認為民進黨根本是雙重標準,打著人權反人權,防疫遇到政治就轉彎,對陸生返臺設下重重阻礙,對美、日政要卻大開方便之門。美國、日本疫情都非常嚴重,美國衛(wèi)生部長率團來訪、日本前首相吊唁李登輝,都特例打破正規(guī)檢疫限制,還搬出所謂“外交特權”、“外交泡泡模式”等說詞合理化雙重標準。
民進黨當局忽視大陸民意,對臺灣長期利益而言,無疑是引鳩止渴。兩岸關系從來就不只是單純的官方互動,深層來說,兩岸關系的根本,在于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與情感,包括歷史、文化、經(jīng)貿(mào)、教育等各種面向。社會底層的兩岸關系才是兩岸關系仍能維持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以兩岸人口、面積、經(jīng)濟、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差距,臺灣維持和平的最主要憑借,在利用軟實力發(fā)展大陸社會對臺灣的好感,而陸生是培養(yǎng)下一代友臺派最有效方法。
然而目前民進黨當局種種的作法,卻是在摧毀兩岸關系的穩(wěn)定基礎,從陸生、陸配到小明,蔑視人權與雙重標準,煽動的是兩岸社會間的仇恨情緒,讓大陸方面的武統(tǒng)、極端聲音高漲。民進黨不可能未察覺大陸的民情變化,然而蔡當局卻仍不改作法,置臺灣于險境,其用意為何?
兩岸關系是臺灣繞不過去的檻,民進黨可以尋求支持,但終究難以形成實質的攻守同盟。根據(jù)美國芝加哥商會的數(shù)據(jù),只有不到4成的美國民眾支持兩岸沖突時出兵幫助臺灣。這是臺灣人必須正視,殘酷又痛苦的現(xiàn)實。天助自助者,在國際援助有限的情況下,兩岸關系的經(jīng)營,才是臺灣應著重的戰(zhàn)略面向,也是臺灣安全的真正關鍵。
蔡當局有意釋出宋楚瑜可能接掌海基會董事長的訊息,似有意緩和兩岸緊張關系,但民進黨如果漠視大陸民意變化,未釋出善意,再多的政治口水、再美好的愿景暗示、再華麗的文青包裝,都將難以扭轉當前的困境,減輕兩岸走向雙方都不愿意樂見的終局。
區(qū)別對待陸生、陸配與小明,看似小事,卻彰顯民進黨大陸政策最核心的錯誤:不但不爭取大陸人民的好感,反而把大陸民心推向“仇臺”與“武統(tǒng)”思維。兩岸關系最緊張時刻,陸委會卻對大陸學生來臺設下障礙,非常不智。
蔡當局應從兩岸關系大局及人權、人道的關懷出發(fā),重新調整選后的兩岸政策與路線,否則不僅傷害臺灣的形象,傷害兩岸關系的和平基礎,民進黨自己也將受創(chuàng)。
來源:旺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