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積電南京12吋晶圓廠。(臺積電提供)
臺灣《旺報》刊文說,中美貿易戰(zhàn)開辟“第二戰(zhàn)場”,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禁售實體列表,5G主導權科技戰(zhàn)炮聲響起,華為產業(yè)鏈前景蒙上陰影。部分供貨商宣布暫停與華為合作,但臺積電經過美國頂級律師事務所的嚴格審查后,認為美國技術未達限定25%門坎,決定繼續(xù)出貨。
美方是否加大施壓力度,臺灣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yè)如何自處,后續(xù)發(fā)展仍待觀察。但臺積電至少做到了于法、于利、于義三方面的兼顧,維系了自身在陸美間的生存空間,內部自查是規(guī)避風險,也是對美方貿易規(guī)則的尊重;在商言商,華為2018年已竄升至全球第三大半導體采購商,大陸又是臺積電2018年表現最佳市場,營收達1757.94億元新臺幣,年增59.5%,比重攀升至17.04%,不輕言離棄,有強大經濟誘因;2018年底,華為在“核心供貨商大會”上授予臺積電“最佳協同獎”,多年磨合、唇齒相依、臨危不棄是“最佳協同”4字的注腳,是謂道義。
美國對華為的圍堵策略,展現4層清晰脈絡:拉盟友,不僅禁止本國使用華為設備,也呼吁盟國停用;切貨源,瞄準產業(yè)鏈實施精準打擊,割斷與供貨商聯系;禁應用,掐準用戶操作習慣不易改變,停止谷歌的應用支持;堵銷售,施壓運營商,將產品下架,中華電信與臺灣大哥大在壓力下停售華為手機即屬此類。
外界普遍預測,在中美科技戰(zhàn)背景下,未來全球5G標準大致將一分為二,一半使用大陸標準,一半使用美國標準。從通信技術發(fā)展歷史看,雙標準并不稀奇,技術革命過渡期,通常都伴隨激烈的標準之爭,而實力與市場終將推動標準再次合一。長遠視之,機遇仍在領跑5G技術的大陸一邊。
立足內需,華為將首先立于不敗之地。大陸大可從自己做起,將內部市場打造成優(yōu)質示范區(qū),并以此為自己代言,通過“一帶一路”使示范效應外溢,吸引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共享高效與便利。再者,法國日前宣示,不會排斥包括華為在內的任何公司,德國也采取實質抵制措施,歐盟未來不會是鐵板一塊。面對美國對5G產業(yè)伸出的“長臂管轄”,大陸不僅能立于不敗,還會將蛋糕不斷做大。任正非拒絕特朗普將華為納入中美談判項目,足見其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