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段影片的拍攝者名叫約翰⋅馬吉,是一位美國牧師,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以及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委員。1937年至1938年,他用16毫米家庭攝像機記錄下了南京的慘狀,成為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1938年2月,時任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總干事喬治⋅費奇將馬吉牧師拍攝的一部分膠片縫在大衣里秘密帶出南京。膠片中的近百個畫面被翻拍成照片,其中有10幅刊登于1938年5月出版的美國《生活》雜志上。

1946年東京審判期間,62歲的馬吉牧師出庭作證,陳述了他目擊的種種日軍暴行,但審判之后,無論是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馬吉影片幾乎不曾在任何公開史料或媒體中出現(xiàn),因為下落不明,被日本污蔑為并不存在的“鬼片”。
南京大屠殺史料征集廣告刊發(fā)后,喬治⋅費奇當年帶到美國播放的影片被重新發(fā)現(xiàn),人們這才開始相信馬吉影片是真實存在的。但這段影片是11分鐘的剪輯版,而原片顯然是證明日軍暴行更有力的證據(jù)。

邵子平: 日本右翼在找,我們也在找,我們大家展開強烈競爭。而且日本人他們知道怎么找,我們形勢上很急迫、很著急,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記者: 當初最初得到那個線索的由頭是從哪開始的?
邵子平: 那個時候沒有什么具體線索。首先只知道馬吉牧師屬于某一個教會,從紐約找到德克薩斯州,我追到他那個教堂說他已經(jīng)搬家到紐黑文,說好幾年前就死了。我們也很失望就問他的家屬呢?他的二兒子叫做馬大衛(wèi)。我說住在什么地方?他說住在紐約一個城叫Rye,我說我就住在Rye,非常湊巧與我們家就隔了三條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