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臺灣青年鄭博宇。(中國臺灣網資料圖)
2日上午,《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筆者雖未親臨現場,但也在辦公室組織入駐臺灣企業(yè)同步收看會議全程。
這次的重要講話,可說是“訴之以情、動之以理”。對于一同觀看的臺灣青年而言,最有感覺的應該是“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要幫中國人”這樣的敘述。其直觀易懂,簡明扼要,讓很多人都能容易了解大陸對于臺灣的態(tài)度,只要認為你是“中國人”就不會打,更會幫,反之則不然。
而對我而言,最有亮點的就是在開篇五個“七十年來”前綴中提到“推動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tǒng)一’的‘九二共識’”的這個段落,以及后面呼應的“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tǒng)一實踐。‘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tǒng)一的最佳方式”,甚至提到了如“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臺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斗、以雙贏取代零和,兩岸關系才能行穩(wěn)致遠。我們愿意同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等具體實踐的倡議內容。
為何我認為這是亮點?因為在這之前島內民眾認為的“一國兩制”就是港澳的模式,而這次的發(fā)言有兩個突破,一是大陸拋出橄欖枝,認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里事,當然也應該由家里人商量著辦。”統(tǒng)一能夠兩岸平等協(xié)商進行共議,破除了“一國兩制”并非只有港澳模式一種,而是能夠與臺灣同胞共同商量,并且是在尊重臺灣現實情況的狀態(tài)下,也體現了同胞情、同理心;二是“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xié)商,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破除了島內民眾認知中,大陸兩會的臺灣代表團大多是臺灣籍的大陸同胞才能參與的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