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茶葉知識。(中國臺灣網(wǎng) 普燕 攝)

從事茶葉管理的臺胞潘德貞,穿上了臺灣奧德賽人服飾,與大紅袍巖茶“親密接觸”。(中國臺灣網(wǎng) 普燕 攝)
尋跡朱子故里,感悟中華文化“同根”
 
 
京臺兩地臺胞走進朱子故里五夫鎮(zhèn),共同參訪朱子理學之源。(中國臺灣網(wǎng) 普燕 攝)
武夷山是朱熹創(chuàng)建的學派、朱子學的發(fā)祥地和宋明理學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14日,京臺兩地臺胞走進朱子故里五夫鎮(zhèn),共同參訪朱子理學之源,領略興賢古街,品嘗朱子家宴,共同探尋民俗文化。
蒼天綠植,小橋流水,鴨戲魚游,鄰里相親……行走于武夷山五夫鎮(zhèn),兩岸臺胞感受到恬靜祥和的生活氣息,朱子禮學的深遠影響。
在興賢書院,兩岸臺胞身著漢服,學習簡樸且莊重的敬師禮儀,大家認真聆聽朱子理學、行敬師禮、誦讀朱子家訓,感受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感悟先賢思想,加強臺灣中青年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激發(fā)兩岸同胞同宗同祖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南投茶農(nóng)游文彬告訴記者,此行聆聽到諸多經(jīng)史子集的內容和內涵,都非常熟悉,曾在上學期間學到過。朱子在臺灣的影響很大,臺灣曾舉辦過朱子大型紀念活動,吸引很多兩岸民眾參與。
在京臺胞黃艷從事幼兒教育和研究工作。她受訪時表示,兩岸文化交流一直在加深前行,年輕一輩更需要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京臺兩地臺胞學習敬師禮儀。(中國臺灣網(wǎng) 普燕 攝)
加強溝通交流,期望兩岸同胞“常來常往”

“兩岸同文同種,溝通起來最順暢,應該多交流走動”。據(jù)了解,這是北京臺聯(lián)首次組織以“茶文化”為主題的臺胞實踐活動。20余位來自南投的臺胞都是第一次踏足大陸,對此行有諸多感悟。
潘德貞對記者表示,一杯清茶,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這次學習,對中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應該讓年輕人,尤其是臺灣的年青人到這里感受一下茶文化深沉內涵,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十多年前來過大陸的茶商沈秋珠表示,這次所見,較之以前已有很大不同,大陸的發(fā)展速度讓人欽慕?,F(xiàn)在大陸出臺了很多惠臺政策措施,給臺胞尤其是臺灣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發(fā)展平臺,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兒。
據(jù)了解,北京市臺聯(lián)自2015年以來開展“心手相連·緣聚”系列交流活動,已先后組織中青年臺胞300余人次,相聚海峽西岸、海上絲路起錨地、雄安新區(qū)、塞罕壩和豐收節(jié)等。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北京臺聯(lián)秘書長張曉軍表示,希望活動舉辦能為兩岸鄉(xiāng)親搭起溝通橋梁,通過體驗式的參訪交流,感受大陸改革開放發(fā)展成就,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