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5日)是兩岸“三通”10周年的紀念日。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日前表示,“三通”在過去十年間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xiàn)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此外,對這十年的變化,廈門臺商協(xié)會會長吳家瑩回憶,“直飛”開通后,臺商們勞累奔波的情況消失了,兩岸心靈上的距離也大大拉近。

兩岸空中直航福州臺北首航儀式2008年12月18日舉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兩岸“三通”是指“通郵”、“通商”、“通航”。其中,兩岸直飛使得臺灣與大陸間原本得要耗費六七個小時的行程縮短到2小時以內。據(jù)臺灣“東森新聞網(wǎng)”12月15日報道,作為大陸投資至今23年的臺商,吳家瑩曾經歷過兩岸“三通”前的轉機“惡夢”。
他表示,10年前往返大陸時都要在香港轉機,有時班機接不上,甚至要耗上一整天,非常勞累,“直飛后,一天內就能來回兩岸,對臺商照顧家庭、管理生意有很大的幫助。”
2008年7月以前,兩岸尚不能“直飛”,臺灣民眾前往大陸大多經由港澳轉機,若從桃園飛往上海。吳家瑩親自經歷過這個不便的年代,他說當年真想要去大陸得先從桃園飛到港澳,然后再轉機,最少都要6個小時,有時班機接不上,還會拖一整天。
“我在大陸的前13年都是這樣,不只花時間,還特別花錢,一趟的機票最少都要1萬7千元(新臺幣),每次只要搭飛機,就感到很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