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那么,反過頭來思考,我們了解臺灣嗎?
從小,我們就知道“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女生們都是在綜藝《康熙來了》、偶像劇《流星花園》《薰衣草之戀》長大的;男孩子們則更多地喜歡臺灣早期的武俠《躍馬江湖道》,還有早期的民謠歌手羅大佑等。當然,類似周杰倫、蔡依林、蕭亞軒這些歌手,更是幾乎所有80、90后的青春。
但事情正在起變化。在大陸經(jīng)濟邁入高速發(fā)展階段,臺灣經(jīng)濟卻日漸萎靡的時候,“臺灣人嘲笑大陸買不起茶葉蛋”“大陸產(chǎn)婦不坐月子”“臺灣人在深圳火車站吃泡面引起圍觀”,成為婦孺皆知的梗。
如果只是單純調(diào)侃倒也還好,但長期傳播這樣的梗,無疑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形成對臺灣人“無知”“落后”的刻板印象,比如對自己發(fā)展快速而產(chǎn)生的傲慢心理。而傲慢與偏見,是人類交往中最可怕的兩種心理。
我們常說,要與臺灣同胞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擴大兩岸經(jīng)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xiàn)互利互惠,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要促進心靈的契合,無疑也需要避免傲慢和偏見,推動尊重和互信。
還是史鐵生說的,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數(shù)的歷史蔓延,都有無限的時間延伸。我們生來孤單。記憶,所以是一個牢籠。印象是牢籠以外的天空。
在臺灣和大陸之間,我們呼喚一片記憶的牢籠以外的天空。
文/雪山小狐
來源:微信公眾號“俠客島”
